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混合动力客车产生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电动汽车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0-12页 |
1.3 混合动力客车的结构原理及工作特点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的混合动力汽车简介 | 第12-13页 |
1.3.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 混合动力客车的电源管理系统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混合动力客车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 | 第14-15页 |
1.4.2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 第15页 |
1.4.3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来源及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 第16-18页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5.2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7页 |
2.1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模块 | 第18页 |
2.2 动力电池组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设计 | 第18-19页 |
2.3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总体框图 | 第19-20页 |
2.4 动力电池组电压测量 | 第20-21页 |
2.5 动力电池组电流检测采样 | 第21-22页 |
2.6 绝缘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2.6.1 绝缘电阻检测结构框图 | 第22-23页 |
2.6.2 理绝缘电阻检测理论推导 | 第23页 |
2.6.3 绝缘电阻检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4页 |
2.7 温度测量电路 | 第24-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性能研究及分析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 第28-29页 |
3.2.1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3.2.2 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指标 | 第29页 |
3.3 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特性 | 第29-32页 |
3.3.1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第29-30页 |
3.3.2 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特性 | 第30-31页 |
3.3.3 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 | 第31-32页 |
3.4 磷酸铁锂电池的实验 | 第32-40页 |
3.4.1 充放电实验 | 第32-34页 |
3.4.2 电池模型精确电压特性曲线 | 第34-37页 |
3.4.3 开路电压验证实验 | 第37-38页 |
3.4.4 相同时间内电池放电量判断电池容量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 SOC 算法估算 | 第41-54页 |
4.1 开路电压法 | 第41-42页 |
4.2 安时(AH)积分法 | 第42-44页 |
4.3 基于各种模型的 SOC 估算方法 | 第44-48页 |
4.4 基于上述 SOC 方法的融合算法—KALMAN 滤波法 | 第48-53页 |
4.4.1 引言 | 第48页 |
4.4.2 Kalman 滤波法 | 第48-49页 |
4.4.3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等价电路模型 | 第49-50页 |
4.4.4 基于改进的多方法融合 Kalman 滤波的 SOC 估算方法 | 第50-52页 |
4.4.5 基于 Kalman 滤波的 SOC 估算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4-62页 |
5.1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5.2 混合动力客车电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5.2.1 绝缘电阻测量 | 第55-56页 |
5.2.2 电压测量 | 第56-58页 |
5.2.3 温度测量 | 第58-59页 |
5.3 KALMAN 滤波的 SOC 估算算法 | 第59-60页 |
5.4 CAN 通讯协议 | 第60-61页 |
5.4.1 CAN 的发展介绍 | 第60页 |
5.4.2 CAN 通讯的软件实现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