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特征分析--以绥滨镇农业生态工程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生态工程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生态工程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3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绥滨镇农业生态工程案例分析 | 第18-30页 |
2.1 发展农业生态工程的出发点 | 第18-20页 |
2.1.1 自然条件优势 | 第18-19页 |
2.1.2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19页 |
2.1.3 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 第19-20页 |
2.2 发展农业生态工程的总体框架 | 第20-24页 |
2.2.1 三个循环经济层次 | 第20页 |
2.2.2 六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 第20-23页 |
2.2.3 三个循环经济示范区 | 第23-24页 |
2.3 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 第24-27页 |
2.3.1 发展动力 | 第24-25页 |
2.3.2 发展保障 | 第25-27页 |
2.4 农业生态工程凸显的价值 | 第27-29页 |
2.4.1 经济价值 | 第27-28页 |
2.4.2 生态价值 | 第28页 |
2.4.3 社会价值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农业生态工程的构成原理 | 第30-39页 |
3.1 循环经济产业链与农业生态工程 | 第30页 |
3.2 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 第30-32页 |
3.2.1 食物链原理 | 第30-31页 |
3.2.2 协同进化原理 | 第31-32页 |
3.2.3 效益协调统一原理 | 第32页 |
3.3 农业生态工程的工程学原理 | 第32-34页 |
3.3.1 系统工程的整体协调优化原理 | 第33-34页 |
3.3.2 层次结构原理 | 第34页 |
3.3.3 系统调控原理 | 第34页 |
3.4 农业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 第34-37页 |
3.4.1 农业资源价值理论 | 第35页 |
3.4.2 生态经济理论 | 第35-37页 |
3.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农业生态工程的特征 | 第39-44页 |
4.1 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统一 | 第39-41页 |
4.2 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 第41-42页 |
4.3 稳定性与波动性的统一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