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0.1 化学修饰电极的概述 | 第12-13页 |
0.2 无机纳米修饰材料简介 | 第13页 |
0.3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分类 | 第13-16页 |
0.3.1 自组装法(共价键合法) | 第14-15页 |
0.3.2 滴涂法 | 第15页 |
0.3.3 组合法 | 第15页 |
0.3.4 电化学聚合法 | 第15页 |
0.3.5 电化学电解法 | 第15-16页 |
0.3.6 电化学沉积法 | 第16页 |
0.3.7 电化学还原法 | 第16页 |
0.4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 第16-18页 |
0.5 重金属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第18-21页 |
0.6 过氧化氢的危害及其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0.7 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第22-26页 |
0.7.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0.7.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0.7.3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0.7.4 选题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一章 纳米银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铅的检测 | 第26-38页 |
1.1 引言 | 第26页 |
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6页 |
1.3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6-27页 |
1.4 纳米银化学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1.5 样品表征和测量 | 第28页 |
1.6 电化学检测Pb(NO_3)_2(aq) | 第28-30页 |
1.7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1.7.1 纳米银化学修饰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30-32页 |
1.7.2 最佳电极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32-33页 |
1.7.3 最佳预富集条件的选择 | 第33-36页 |
1.7.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6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铅的检测 | 第38-48页 |
2.1 引言 | 第38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2.3 电极的制备和处理 | 第38-39页 |
2.4 修饰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39页 |
2.5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39-40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2.6.1 纳米金化学修饰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40-42页 |
2.6.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2-46页 |
2.6.3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第46页 |
2.6.4 本工作与纳米银修饰电极检测铅离子的比较 | 第46-4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掺钴的Fe_3O_4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H_2O_2的检测 | 第48-62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8-50页 |
3.3 掺钴的四氧化三铁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0页 |
3.3.1 掺钴的Fe_3O_4的制备 | 第50页 |
3.3.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0页 |
3.3.3 空白电极的制备 | 第50页 |
3.4 样品表征与测量 | 第50-51页 |
3.5 修饰电极检测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51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3.6.1 掺Co的纳米Fe_3O_4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51-53页 |
3.6.2 修饰电极对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53-54页 |
3.6.3 最佳电极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 | 第54-55页 |
3.6.4 电流时间响应和线性响应 | 第55-58页 |
3.6.5 干扰分析 | 第58-59页 |
3.6.6 与其他报道的相比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电化学制备CO_3O_4修饰电极及其对H_2O_2的检测 | 第62-72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62-63页 |
4.3 纳米CO_3O_4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3-65页 |
4.4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65页 |
4.5 修饰电极检测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65页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4.6.1 Co_3O_4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65-66页 |
4.6.2 修饰电极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 | 第66-68页 |
4.6.3 电流时间响应和线性响应 | 第68-69页 |
4.6.4 干扰分析 | 第69-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立方CO_3O_4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H_2O_2的检测 | 第72-82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72-74页 |
5.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4页 |
5.3.1 立方CO_3O_4的制备 | 第74页 |
5.3.2 电极的制备 | 第74页 |
5.3.3 空白电极的制备 | 第74页 |
5.4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74页 |
5.5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74页 |
5.6 修饰电极检测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74-75页 |
5.7 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5.7.1 纳米CO_3O_4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75-77页 |
5.7.2 不同条件制备的电极对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77-78页 |
5.7.3 修饰电极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 | 第78页 |
5.7.4 电流时间响应和线性响应 | 第78-8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不同条件制备Fe_2O_3纳米修饰电极及其对H_2O_2的检测 | 第82-94页 |
6.1 引言 | 第82-83页 |
6.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83-84页 |
6.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84页 |
6.3.1 a-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84页 |
6.3.2 α-Fe_2O_3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84页 |
6.3.3 空白电极的制备 | 第84页 |
6.4 纳米修饰材料的表征和测量 | 第84页 |
6.5 修饰电极检测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84-85页 |
6.6 结果与讨论 | 第85-92页 |
6.6.1 纳米α-Fe_2O_3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85-86页 |
6.6.2 不同条件制备的电极对H_2O_2的电流响应 | 第86-87页 |
6.6.3 修饰电极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 | 第87-88页 |
6.6.4 电流时间响应和线性响应 | 第88-91页 |
6.6.5 干扰分析 | 第91-92页 |
6.6.6 与报道的相比 | 第9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4-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