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本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 QTL 定位的试验设计中参考家系的构建 | 第15-18页 |
1.1 参考家系构建的设计方案 | 第15-16页 |
1.2 参考家系构建概述 | 第16页 |
1.3 资源群体中对遗传标记的分析处理 | 第16页 |
1.4 资源群体在绵羊构建绵羊基因组遗传图谱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5 参考家系构建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 繁殖性状主效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3. 微卫星标记在羊品种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3.1 微卫星 DNA 的遗传特点及结构 | 第20-21页 |
3.2 羊遗传育种中微卫星 DNA 的应用 | 第21-23页 |
4. 绵羊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4.1 绵羊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4.2 绵羊基因组遗传连锁图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5. 绵羊 QTL 定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5.1 QTL 定位方法 | 第25-26页 |
5.2 绵羊脂肪性状 QTL 进展 | 第26页 |
5.3 绵羊生长性状的 QTL 进展 | 第26-27页 |
5.4 绵羊羊毛性状的 QTL 进展 | 第27页 |
5.5 绵羊其他性状 QTL 进展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参考家系的构建与表型分析 | 第28-33页 |
1. 参考家系杂交群体的选择 | 第28页 |
1.1 德国肉用美利奴公羊 | 第28页 |
1.2 中国美利奴母羊 | 第28页 |
2. 构建 QTL 定位参考家系 | 第28-29页 |
2.1 资源群体的大小及示意图 | 第28-29页 |
2.2 资源群体表型测定方法 | 第29页 |
3. 参考家系中繁殖性状和体重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9-33页 |
3.1 P 代与 F2代分离群体的繁殖性状变异比较 | 第29页 |
3.2 P 代与 F2代分离群体的体重性状变异比较 | 第29-31页 |
3.3 P 代与 F2代分离群体的体重性状分布比较 | 第31页 |
3.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绵羊进行亲子鉴定 | 第33-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1.1 试验血样制备及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3页 |
1.2 微卫星位点选择及引物合成 | 第33-34页 |
1.3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4页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4-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2.1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 第36-37页 |
2.2 9 个 STR 基因座的基因分型及计算结果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绵羊 18 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与繁殖性状和体重性状间的分析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1.1 所需实验材料 | 第3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 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2.1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 | 第41页 |
2.2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E) | 第41页 |
2.3 遗传杂合度(Heterozygosity,He) | 第41页 |
2.4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 第41-42页 |
2.5 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的分析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3.1 部分 PCR 电泳图 | 第42页 |
3.2 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参数 | 第42-44页 |
3.3 微卫星标记与繁殖性状和体重性状的相关 | 第44-45页 |
3.4 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繁殖性状和体重性能的多重比较 | 第45-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绵羊 18 号染色体连锁图谱的构建与 QTL 分析 | 第51-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1.1 所需实验材料 | 第5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2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3.1 PCR 部分电泳图 | 第52页 |
3.2 微卫星标记基因分型结果 | 第52页 |
4 绵羊 18 号染色体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2-54页 |
5 绵羊繁殖性状和体重性状定位结果 | 第54-56页 |
5.1 绵羊繁殖性状的 QTL 定位结果 | 第54-55页 |
5.2 绵羊体重性状 QTL 定位结果 | 第55-56页 |
6 讨论 | 第56-59页 |
6.1 对绘制连锁图谱的讨论 | 第56页 |
6.2 对 QTL 定位的讨论 | 第56-59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