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4-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1 理论层面第17-18页
        1.2.2 制度层面第18页
        1.2.3 实践层面第18-19页
二、附带上诉的法理分析第19-29页
    2.1 附带上诉概述第19-23页
        2.1.1 附带上诉的含义第19-20页
        2.1.2 附带上诉的特征第20-22页
            2.1.2.1 程序依附性第20-21页
            2.1.2.2 身份重叠性第21页
            2.1.2.3 目的对抗性第21页
            2.1.2.4 范围确定性第21-22页
            2.1.2.5 审理合并性第22页
        2.1.3 附带上诉的性质第22-23页
            2.1.3.1 非上诉说第22-23页
            2.1.3.2 上诉说第23页
            2.1.3.3 二元说第23页
    2.2 附带上诉的价值第23-29页
        2.2.1 程序自由第24-26页
        2.2.2 程序参与第26-27页
        2.2.3 程序公正第27-28页
        2.2.4 程序效益第28-29页
三、域外关于附带上诉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9-31页
    3.1 德国第29-30页
    3.2 日本第30页
    3.3 我国台湾第30-31页
四、构建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31-37页
    4.1 新诉讼法立法理念下的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第32-34页
        4.1.1 程序衡平技术理念第32-33页
        4.1.2 司法便利化理念第33-34页
    4.2 新诉讼法制度环境下的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第34-36页
        4.2.1 上诉审范围的变迁第34-35页
        4.2.2 诉讼程序精细化设计第35-36页
    4.3 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第36-37页
五、我国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构建第37-41页
    5.1 附带上诉的主体第37-38页
    5.2 提起附带上诉的方式第38页
    5.3 提起附带上诉的条件第38-40页
        5.3.1 提起附带上诉的时间第38-39页
        5.3.2 以合法的主上诉存在为前提第39页
        5.3.3 上诉人提起附带上诉需有上诉利益第39-40页
    5.4 滥用附带上诉的处罚机制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化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依法治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湘中地区典型村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