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业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 | 第18-19页 |
2.1.3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20页 |
2.2.2 诱导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页 |
2.2.4 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1-24页 |
2.2.5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3 来宾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来宾市农业概况 | 第25-26页 |
3.1.1 地理区位条件 | 第25页 |
3.1.2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5-26页 |
3.1.3 农业品牌特色 | 第26页 |
3.2 来宾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6-36页 |
3.2.1 经济结构现状 | 第26-27页 |
3.2.2 农业生产现状 | 第27-30页 |
3.2.3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3.2.4 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3.2.5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2.6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4 来宾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第36-55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9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9页 |
4.2 指标权重计算的方法 | 第39-41页 |
4.2.1 建立层次结构 | 第39页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0页 |
4.2.3 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 | 第40-41页 |
4.2.4 一致性检验 | 第41页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4 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 | 第43-47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4.2 数据标准化 | 第43页 |
4.4.3 评价标准 | 第43-47页 |
4.5 综合评价结果 | 第47-48页 |
4.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4.6.1 农业经济结构水平 | 第48-49页 |
4.6.2 农业投入水平 | 第49-50页 |
4.6.3 农业产出水平 | 第50-51页 |
4.6.4 农业科技保障水平 | 第51-52页 |
4.6.5 农业社会经济水平 | 第52-53页 |
4.6.6 农业社会服务水平 | 第53-54页 |
4.6.7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 第54-55页 |
5 来宾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5.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层次低 | 第55页 |
5.2 土地经营分散,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偏低 | 第55-56页 |
5.3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 第56页 |
5.4 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体系发育滞后 | 第56-57页 |
5.5 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物质基础设备缺乏 | 第57页 |
5.6 优质产品发展缓慢,农业品牌尚未塑造 | 第57-58页 |
6 来宾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提升对策 | 第58-63页 |
6.1 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 | 第58页 |
6.2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58-59页 |
6.3 做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第59-60页 |
6.4 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 第60页 |
6.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60-61页 |
6.6 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 第61-6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讨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