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环氧环己烷简介 | 第11页 |
1.2 环己烯氧化制备环氧环己烷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 第11-12页 |
1.2.1 次卤酸及其衍生物环氧化法 | 第11页 |
1.2.2 有机过氧酸环氧化法 | 第11页 |
1.2.3 氧气环氧化法 | 第11-12页 |
1.2.4 双氧水环氧化法 | 第12页 |
1.2.5 烷基过氧化氢环氧化法 | 第12页 |
1.3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催化剂 | 第12-15页 |
1.3.1 杂多酸催化剂 | 第13页 |
1.3.2 多核聚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13页 |
1.3.3 高分子络合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3页 |
1.3.4 含钛(Ⅳ)催化剂 | 第13-15页 |
1.4 周期性介孔有机硅材料(PMOS)的合成和修饰 | 第15-18页 |
1.4.1 PMOs骨架的合成 | 第15-17页 |
1.4.2 PMOs的孔表面修饰 | 第17-18页 |
1.4.3 PMOs的应用 | 第1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Ti-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 | 第20-32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页 |
2.2.5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评价 | 第22页 |
2.3 硅钛比的考察 | 第22-24页 |
2.3.1 紫外分析 | 第22-23页 |
2.3.2 红外分析 | 第23-24页 |
2.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4页 |
2.4 母液酸度的考察 | 第24-26页 |
2.4.1 紫外分析 | 第24-25页 |
2.4.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5-26页 |
2.5 模板剂去除方式的考察 | 第26-28页 |
2.5.1 红外表征 | 第26页 |
2.5.2 紫外表征 | 第26-27页 |
2.5.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7-28页 |
2.6 抑制剂的考察 | 第28-29页 |
2.6.1 紫外分析 | 第28页 |
2.6.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8-29页 |
2.7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评价 | 第29-31页 |
2.7.1 催化剂在不同烯过比条件下的反应评价 | 第29-30页 |
2.7.2 催化剂硅烷化修饰后的反应评价 | 第30-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有机-无机杂化Ti-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 | 第32-41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3.2.4 催化剂表征 | 第33-34页 |
3.2.5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评价 | 第34页 |
3.3 催化剂表征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3.1 红外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紫外分析 | 第35页 |
3.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5-36页 |
3.3.4 热重分析 | 第36-37页 |
3.3.5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 | 第37页 |
3.3.6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3.7 TEM分析 | 第38-39页 |
3.4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有机-无机杂化Ti-SBA-15制备条件的考察 | 第41-60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4.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4.2.4 催化剂表征 | 第42页 |
4.2.5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评价 | 第42-43页 |
4.3 有机硅源种类的影响 | 第43-48页 |
4.3.1 紫外分析 | 第43页 |
4.3.2 红外分析 | 第43-44页 |
4.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4-45页 |
4.3.4 热重分析 | 第45-46页 |
4.3.5 XRD分析 | 第46页 |
4.3.6 TEM分析 | 第46-47页 |
4.3.7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47-48页 |
4.4 无机硅源和有机硅源摩尔比的影响 | 第48-52页 |
4.4.1 紫外分析 | 第48页 |
4.4.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8-49页 |
4.4.3 红外分析 | 第49-50页 |
4.4.4 XRD分析 | 第50-51页 |
4.4.5 热重分析 | 第51页 |
4.4.6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51-52页 |
4.5 预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52-55页 |
4.5.1 紫外分析 | 第52页 |
4.5.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2-53页 |
4.5.3 红外分析 | 第53-54页 |
4.5.4 XRD分析 | 第54页 |
4.5.5 热重分析 | 第54-55页 |
4.5.6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55页 |
4.6 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55-59页 |
4.6.1 紫外分析 | 第55-56页 |
4.6.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6页 |
4.6.3 XRD分析 | 第56-57页 |
4.6.4 红外分析 | 第57-58页 |
4.6.5 热重分析 | 第58页 |
4.6.6 催化剂的反应评价 | 第58-59页 |
4.7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HDMS硅烷化及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60-67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0-61页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5.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5.2.4 催化剂表征 | 第61页 |
5.2.5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评价 | 第61页 |
5.3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61-64页 |
5.3.1 红外分析 | 第61-62页 |
5.3.2 紫外分析 | 第62页 |
5.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62-63页 |
5.3.4 XRD分析 | 第63-64页 |
5.3.5 热重分析 | 第64页 |
5.4 催化剂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64-66页 |
5.4.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2 烯过比的影响 | 第65页 |
5.4.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