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略缩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中药板蓝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7-34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1.1.1 试剂 | 第17页 |
1.1.2 仪器 | 第17-18页 |
1.1.3 溶液配制 | 第18页 |
1.1.4 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1.1.5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考察 | 第19-20页 |
1.1.6 脂质体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 第20页 |
1.1.7 脂质体制备的正交优化试验 | 第20-21页 |
1.1.8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 第21页 |
1.1.9 指标成分含量及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 第21-25页 |
1.2 结果 | 第25-33页 |
1.2.1 板蓝根提取率 | 第25页 |
1.2.2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25-26页 |
1.2.3 单因素条件对板蓝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 | 第26-30页 |
1.2.4 正交试验优化 | 第30-32页 |
1.2.5 板蓝根脂质体的稳定性 | 第32页 |
1.2.6 渗漏率检查 | 第32-33页 |
1.3 讨论与结论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基于脂质体超滤技术的板蓝根原型成分研究 | 第34-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2.1.1 试剂和仪器 | 第34页 |
2.1.2 样品的配制与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1.3 HPLC及MS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6-39页 |
2.2 结果 | 第39-46页 |
2.2.1 HPLC色谱图分析板蓝根中主要成分 | 第39-41页 |
2.2.2 LC-MS定性分析脂质体中的板蓝根主要成分 | 第41-46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模拟不同酸碱度的胃肠道环境中筛选出板蓝根活性成分 | 第48-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3.1.2 样品的配制与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1.3 受试化合物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0-54页 |
3.2 结果 | 第54-63页 |
3.2.1 在模拟胃肠道微环境下,板蓝根中主要成分的对照品是否受酶的影响 | 第54-55页 |
3.2.2 初步推断板蓝根中的主要成分在胃肠道环境下的反应过程以及受何种酶的影响 | 第55-62页 |
3.2.3 在确定的胃肠道微环境酶的作用下,通过LC-MS技术,进一步确认板蓝根中主要成分的代谢情况。 | 第62-63页 |
3.3 讨论和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Caco-2 细胞模型对板蓝根成分的吸收转运研究 | 第65-8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2页 |
4.1.1 药品和试剂 | 第65-66页 |
4.1.2 细胞 | 第66页 |
4.1.3 仪器 | 第66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66-72页 |
4.2 结果 | 第72-80页 |
4.2.1 细胞形态 | 第72页 |
4.2.2 空白对Caco-2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第72-73页 |
4.2.3 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对Caco-2 细胞的安全性考察结果 | 第73页 |
4.2.4 细胞转运模型的验证结果 | 第73-74页 |
4.2.5 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对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74-75页 |
4.2.6 不同时间对受试化合物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75-76页 |
4.2.7 不同温度对受试化合物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76-77页 |
4.2.8 不同pH对受试化合物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77-78页 |
4.2.9 抑制剂对摄取的影响 | 第78-79页 |
4.2.10 受试化合物的细胞转运实验 | 第79-80页 |
4.3 讨论和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综述 | 第86-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