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万通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0.3.1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 内部控制与风险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1.1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1.2 风险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 风险导向下万通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 第17-31页 |
2.1 万通公司的介绍 | 第17-19页 |
2.1.1 万通公司情况概述 | 第17页 |
2.1.2 万通公司组织架构概况 | 第17-18页 |
2.1.3 万通公司风险分析 | 第18-19页 |
2.2 万通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19-31页 |
2.2.1 货币资金与账务处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0-22页 |
2.2.2 存货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2-24页 |
2.2.3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4-25页 |
2.2.4 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5-28页 |
2.2.5 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8-31页 |
3 风险导向下万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41页 |
3.1 货币资金与账务处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1.1 汇总账务处理制度导致财务信息可解性低 | 第31-32页 |
3.1.2 现金收付风险的应对机制不完善 | 第32页 |
3.1.3 授权不充分导致监督积极性低 | 第32页 |
3.1.4 账务调整和虚拟账项往来缺乏监督管理 | 第32-34页 |
3.2 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2.1 汽车零配件仓库未建立存货盘点制度 | 第34页 |
3.2.2 汽车内饰商品存货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34-35页 |
3.3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3.1 固定资产缺乏统筹编号管理制度 | 第35页 |
3.3.2 固定资产内部流动缺乏后续登记制度 | 第35-36页 |
3.3.3 内部控制信息反馈渠道受阻 | 第36页 |
3.4 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3.4.1 临时牌照业务缺乏职责分工控制 | 第36页 |
3.4.2 购车尾款收款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3.4.3 收款业务审核控制缺失 | 第37-38页 |
3.4.4 销售业务提成制度促使串通舞弊现象 | 第38页 |
3.5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3.5.1 采购费用缺乏统一标准控制 | 第38-39页 |
3.5.2 部分采购业务未执行内控制度 | 第39页 |
3.5.3 采购退货环节缺乏审批控制程序 | 第39-40页 |
3.5.4 采购询价与供应商确定职能未分离 | 第40-41页 |
4 风险导向下万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4.1 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 第41页 |
4.2 财务办公软件投入不足 | 第41-42页 |
4.3 股权资本过度集中 | 第42-43页 |
4.4 内部控制追责机制失效 | 第43页 |
4.5 识别与应对风险的态度被动 | 第43-45页 |
5 万通公司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 第45-49页 |
5.1 精简闲置业务与职能部门 | 第45页 |
5.2 对异地分支业务引入合伙人 | 第45-46页 |
5.3 建立内勤人员强制轮岗机制 | 第46页 |
5.4 强化集权式财务结算制度的建设 | 第46-47页 |
5.5 建立职责分离的内部控制采购制度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