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9-17页 |
| (一) 阿摩司·奥兹的文学轨迹 | 第9-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三) 研究意义及创新维度 | 第13-14页 |
| (四) "知识分子"界说 | 第14-17页 |
| 一、阿摩司·奥兹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溯源 | 第17-28页 |
| (一) 继承——犹太历史文化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第17-22页 |
| 1. “希伯来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 | 第17-19页 |
| 2. “先知”形象 | 第19-21页 |
| 3. “拉比”形象 | 第21页 |
| 4. “文士”形象 | 第21-22页 |
| (二) 吸收——俄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第22-28页 |
| 1. 阿摩司·奥兹与俄国文学的渊源 | 第22页 |
| 2. 俄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群像 | 第22-26页 |
| 3. 阿摩司·奥兹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俄国化 | 第26-28页 |
| 二、阿摩司·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的“知识分子”群像 | 第28-48页 |
| (一) 旧式“犹太知识分子” | 第28-32页 |
| 1. 单恋欧洲 | 第29-30页 |
| 2. 面对流亡历史的沉默 | 第30页 |
| 3. 精神流亡 | 第30-32页 |
| 4. 现实冲击理想 | 第32页 |
| (二) 新式“希伯来知识分子” | 第32-36页 |
| 1. 狂热的复国主义拓荒者 | 第33-34页 |
| 2. 拓荒群体的“多余人” | 第34页 |
|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份困惑 | 第34-35页 |
| 4. 一本书的分量 | 第35-36页 |
| (三) 希伯来“女性知识分子” | 第36-38页 |
| 三、阿摩司·奥兹笔下“知识分子”的生存迷思 | 第38-42页 |
| (一) “知识分子”的迷途 | 第38-41页 |
| 1. 身份困惑 | 第39-40页 |
| 2. 生存困境 | 第40-41页 |
| 3. 矛盾的政治立场 | 第41-42页 |
| (二) “希伯来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 第42-44页 |
| 1. 新旧“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 第42-43页 |
| 2. 同代“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 第43-44页 |
| (三) “知识分子”的出路 | 第44-48页 |
| 1. “对话哲学” | 第44-46页 |
| 2. “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出口——“对话”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注释 | 第49-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