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13-16页 |
1.1.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3-14页 |
1.1.2 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 | 第14-15页 |
1.1.3 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1.2 土壤中重金属修复技术 | 第16-19页 |
1.2.1 异位修复技术 | 第16页 |
1.2.2 原位修复技术 | 第16-19页 |
1.3 主要淋洗剂种类 | 第19-21页 |
1.3.1 无机和有机酸碱盐 | 第19-20页 |
1.3.2 表面活性剂 | 第20页 |
1.3.3 螯合剂 | 第20-21页 |
1.4 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 淋洗液的回收处理研究 | 第22-23页 |
1.6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GLDA修复重金属影响因素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25-46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案与设计 | 第26-28页 |
2.2.1 人工污染土壤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土壤重金属总量测定及形态分析 | 第26-27页 |
2.2.3 震荡淋洗实验 | 第27-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5页 |
2.3.1 重金属的总量及形态 | 第28-30页 |
2.3.2 最佳淋洗p H值 | 第30-35页 |
2.3.3 GLDA浓度影响 | 第35-36页 |
2.3.4 粒径对洗脱效果影响 | 第36-37页 |
2.3.5 有机质含量对洗脱效果影响 | 第37-40页 |
2.3.6 非目标离子对洗脱效果影响 | 第40-41页 |
2.3.7 处理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41-43页 |
2.3.8 机理分析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GLDA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 第46-54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46-48页 |
3.1.1 实验装置 | 第46-47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3.2.1 流速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3.2.2 淋洗剂用量对实验效果影响 | 第51-52页 |
3.2.3 粒径对淋洗效果影响 | 第52-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淋洗液的回收处理 | 第54-58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4.2.1 pH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 Na_2S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5.1 结论 | 第58-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