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9-30页 |
2.1 群体性突发事件概述 | 第19页 |
2.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 第19-21页 |
2.2.1 利益冲突主导性 | 第19-20页 |
2.2.2 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20页 |
2.2.3 后续组织明显化 | 第20-21页 |
2.2.4 冲突影响扩大化 | 第21页 |
2.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影响 | 第21-23页 |
2.3.1 积极影响 | 第21-22页 |
2.3.2 消极影响 | 第22-23页 |
2.4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 | 第23-26页 |
2.4.1 谣言传播概述 | 第23-24页 |
2.4.2 谣言传播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2.4.3 谣言传播渠道分析 | 第26页 |
2.5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谣言扩散建模理论 | 第26-29页 |
2.5.1 Bass模型 | 第26-28页 |
2.5.2 Agent模型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谣言扩散建模分析 | 第30-41页 |
3.1 核心区域的提出 | 第30-31页 |
3.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谣言扩散建模 | 第31-35页 |
3.2.1 谣言扩散基础Bass建模 | 第31-33页 |
3.2.2 改进基础的谣言扩散Bass模型 | 第33-35页 |
3.3 谣言扩散模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3.3.1 仿真工具Matlab简介 | 第35-36页 |
3.3.2 谣言积极扩散系数和消极扩散系数对影响人群总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比例系数对影响人群总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谣言扩散控制能力指数对影响人群总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核心区域谣言扩散AGENT的建模与仿真 | 第41-52页 |
4.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谣言扩散建模 | 第41-46页 |
4.1.1 建模主体确定 | 第41-42页 |
4.1.2 谣言扩散的基础Agent模型 | 第42-44页 |
4.1.3 改进基础的谣言扩散Agent模型 | 第44-46页 |
4.2 谣言扩散模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4.2.1 仿真工具Netlogo介绍 | 第46-47页 |
4.2.2 谣言扩散群众主体影响因子的不同影响 | 第47-49页 |
4.2.3 谣言扩散比例系数的不同影响 | 第49-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谣言扩散应对策略 | 第52-58页 |
5.1 控制谣言扩散以减小谣言扩散系数 | 第52-53页 |
5.2 核心区域大小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1 重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以缩小核心区域 | 第53-54页 |
5.2.2 合理控制核心区域比例 | 第54-55页 |
5.3 提高控制能力以减小非核心区域的影响 | 第55-56页 |
5.4 提高群众主体的影响因子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