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漆酶固定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漆酶以及应用第10-12页
        1.2.1 漆酶第10-11页
        1.2.2 漆酶的应用第11-12页
    1.3 固定酶第12-21页
        1.3.1 固定化方法第12-14页
        1.3.2 固定化材料第14-17页
        1.3.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第17-21页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页
        1.4.3 研究路线第21-23页
2 游离白腐真菌漆酶活力测试条件优化第23-32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 分析方法第24页
        2.2.1 酶活定义第24页
        2.2.2 漆酶相对活力第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4.1 游离白腐真菌漆酶活力影响因素第25-30页
            2.4.1.1 波长的影响第25-26页
            2.4.1.2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第26-27页
            2.4.1.3 pH值的影响第27-28页
            2.4.1.4 温度的影响第28-30页
        2.4.2 不同来源漆酶邻联甲苯胺法测试条件对比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介孔二氧化硅及官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制备第32-38页
    3.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32页
        3.1.1 实验试剂第32页
        3.1.2 实验仪器第32页
    3.2 材料制备方法第32-33页
        3.2.1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第32-33页
        3.2.2 官能团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第33页
    3.3 检测方法第33-34页
        3.3.1 样品形貌观察第33页
        3.3.2 红外分析第33-3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4-36页
        3.4.1 介孔二氧化硅第34-35页
        3.4.2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介孔二氧化硅及官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漆酶固定化第38-54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8页
        4.1.1 实验试剂第38页
        4.1.2 实验仪器第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4.2.1 吸附法固定漆酶的影响因素第39-40页
        4.2.2 交联吸附法固定漆酶的影响因素第40页
    4.3 分析方法第40-42页
        4.3.1 固定化酶酶活力第40页
        4.3.2 固定化漆酶相对活力第40-41页
        4.3.3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1页
        4.3.4 漆酶标准曲线绘制第41-42页
        4.3.5 漆酶活力回收率第42页
    4.4 官能团对介孔二氧化硅固定酶的影响第42-44页
    4.5 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SBA-15-NH_2)载体漆酶固定化方法研究第44-52页
        4.5.1 吸附法固定漆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4-47页
            4.5.1.1 固定时间的影响第44-45页
            4.5.1.2 漆酶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4.5.1.3 反应pH的影响第46-47页
        4.5.2 交联法固定漆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7-52页
            4.5.2.1 交联时间的影响第47-48页
            4.5.2.2 固定化时间的影响第48-49页
            4.5.2.3 漆酶浓度的影响第49-50页
            4.5.2.4 戊二醛浓度的影响第50-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以SBA-15-NH_2为载体固定化漆酶研究第54-62页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4页
    5.2 固定化酶活力的确定第54页
    5.3 实验方法第54-5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5.4.1 最适温度第56-57页
        5.4.2 最适pH第57-58页
        5.4.3 存储稳定性第58-59页
        5.4.4 米氏常数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传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路径
下一篇: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实体审查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