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新疆地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特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0页
    1 导致犊牛腹泻的原因第15-22页
        1.1 细菌性腹泻第15-17页
            1.1.1 大肠杆菌性腹泻第15-16页
            1.1.2 沙门氏杆菌性腹泻第16页
            1.1.3 肠毒血症性腹泻第16-17页
            1.1.4 弯曲菌性腹泻第17页
            1.1.5 牛副结核第17页
        1.2 病毒引起的犊牛腹泻第17-19页
            1.2.1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V)第17-18页
            1.2.2 冠状病毒性腹泻第18页
            1.2.3 轮状病毒性腹泻第18-19页
            1.2.4 恶性卡他热第19页
        1.3 寄生虫引起的犊牛腹泻第19-22页
            1.3.1 犊牛新蛔虫病第19-20页
            1.3.2 隐孢子虫病第20页
            1.3.3 球虫性腹泻第20-21页
            1.3.4 莫尼茨绦虫病第21-22页
        1.4 单纯性腹泻第22页
    2 犊牛腹泻发病机制第22-23页
        2.1 离子平衡的改变第22页
        2.2 水的吸收障碍第22-23页
        2.3 肠蠕动的变化第23页
        2.4 渗透压的改变第23页
    3 大肠杆菌的一般特征第23-30页
        3.1 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第24-25页
            3.1.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第25页
            3.1.2 EPEC、EHEC和产Vero的VTEC第25页
        3.2 肠毒素第25-27页
            3.2.1 耐热肠毒素ST第26页
            3.2.2 热敏肠毒素LT第26-27页
        3.3 大肠杆菌菌毛第27-30页
            3.3.1 F4(K88)菌毛第28页
            3.3.2 F5(K99)菌毛第28-29页
            3.3.3 F6(987P)菌毛第29页
            3.3.4 F41菌毛第29-30页
试验一 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第30-40页
    1 材料第31-33页
        1.1 病料来源第31页
        1.2 主要试剂第31页
        1.3 主要仪器第31页
        1.4 分离用培养基第31-32页
        1.5 生化鉴定用培养基第32页
        1.6 革兰氏染色液的配制第32-33页
    2 试验方法第33-35页
        2.1 病料采集第33页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第33页
        2.3 细菌形态学观察第33页
        2.4 细菌的纯化第33页
        2.5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第33-35页
            2.5.1 色氨酸肉汤试验第34页
            2.5.2 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第34页
            2.5.3 MR试验第34页
            2.5.4 VP试验第34页
            2.5.5 乳糖发酵试验第34页
            2.5.6 氧化酶试验第34页
            2.5.7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第34页
            2.5.8 硫化氢试验第34页
            2.5.9 DNA酶试验第34页
            2.5.10 D-阿东醇试验第34-35页
            2.5.11 纤维二糖试验第35页
            2.5.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第35页
        2.6 分离株O血清型鉴定第35页
        2.7 大肠杆菌的保种第35页
            2.7.1 溶液配制第35页
            2.7.2 细菌保种第35页
    3 结果第35-39页
        3.1 细菌的分离镜检第35-36页
        3.2 细菌的生化鉴定第36-38页
        3.3 分离株O血清型鉴定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0页
试验二 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肠毒素和黏附素检测第40-48页
    1 材料第41页
        1.1 菌株第41页
        1.2 培养基第41页
        1.3 主要试剂第41页
    2 试验方法第41-43页
        2.1 溶血性试验第41页
        2.2 黏附素基因和肠毒素基因引物的设定第41-42页
        2.3 分离株DNA的提取第42页
        2.4 引物退火温度的设定第42-43页
        2.5 凝胶电泳实验第43页
    3 结果第43-46页
        3.1 溶血性试验结果第43页
        3.2 黏附素和肠毒素PCR的检测结果第43-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试验三 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某些特定生物学研究第48-54页
    1 材料第48-49页
        1.1 菌株第48-49页
        1.2 培养基第49页
        1.3 试验动物第49页
        1.4 药敏纸片第49页
    2 试验方法第49-50页
        2.1 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49-50页
            2.1.1 接种菌液的制备第49页
            2.1.2 待试菌的涂布第49页
            2.1.3 贴抗生素纸片第49-50页
        2.2 小白鼠致病力试验第50页
    3 结果第50-53页
        3.1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第50-53页
        3.2 小白鼠致病力试验结果第53页
    4 讨论第53-54页
全文总结第54页
创新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导师评阅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银光学偏振玻璃的光学特性及制备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