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文献评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5-21页
    2.1 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机制第15-16页
        2.1.1 前向关联机制第15-16页
        2.1.2 后向关联机制第16页
        2.1.3 旁侧关联机制第16页
    2.2 政府规划激励理论第16-19页
        2.2.1 税收激励第16-17页
        2.2.2 实物调控第17页
        2.2.3 淘汰落后产能第17-18页
        2.2.4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第18-19页
    2.3 3T理论第19-21页
        2.3.1 创意人才与创意阶层第19页
        2.3.2 技术与创意产业第19-20页
        2.3.3 宽容和宽容社区第20-21页
第三章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第21-33页
    3.1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第21-25页
        3.1.1 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双双实现快速增长第21-22页
        3.1.2 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第22-23页
        3.1.3 产业区域布局呈“一带—三圈—多点”态势第23-25页
    3.2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第25-27页
        3.2.1 立足差异化定位,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第25-26页
        3.2.2 实施精品工程,品牌效应日趋显著第26页
        3.2.3 平台服务日趋完善,汇聚世界优质资源第26-27页
        3.2.4 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第27页
    3.3 与深圳其他区文创产业的比较分析第27-33页
        3.3.1 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第28-29页
        3.3.2 城区环境优越第29页
        3.3.3 发展空间充裕第29页
        3.3.4 产业层次偏低端第29-31页
        3.3.5 企业实力相对较弱第31-33页
第四章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第33-42页
    4.1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第33-36页
        4.1.1 产业快速聚集凸显“产城融合”能力不足第33-34页
        4.1.2 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对龙岗区文创产业异军突起提出挑战第34页
        4.1.3 政策环境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第34-35页
        4.1.4 人才高地与人才洼地效应尚未形成第35-36页
        4.1.5 区域内文创产业协同效应有待提升第36页
    4.2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42页
        4.2.1 政策体系不健全第36-38页
        4.2.2 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政策不完善第38页
        4.2.3 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第38-39页
        4.2.4 融资政策执行力度有限第39-42页
第五章 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第42-50页
    5.1 文博会:提升质量与发展品牌第42-43页
        5.1.1 打造文博会分会场精品优品第42页
        5.1.2 注重分会场园区的“造血功能”第42-43页
        5.1.3 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第43页
    5.2 产业发展:鼓励创新与推动交易第43-45页
        5.2.1 促进原创“产业化”第43-44页
        5.2.2 搭建展示交易公共平台第44页
        5.2.3 推动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化”第44-45页
        5.2.4 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集约、协同、联动发展第45页
    5.3 配套服务:健全政策与提升服务第45-46页
        5.3.1 根据园区及产业特点细化扶持方案,打造“一园一策”扶持体系第45页
        5.3.2 引导促进园区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第45-46页
        5.3.3 建立全区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第46页
    5.4 基础措施:吸引人才与加大扶持第46-48页
        5.4.1 建设人才高地与人才洼地第46-47页
        5.4.2 建设版权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47页
        5.4.3 加强产银结合,扶持小微企业第47-48页
    5.5 环境建设:产城融合与环境驱动第48-50页
        5.5.1 树立环境驱动发展理念第48页
        5.5.2 倾斜支持,营造完善的文创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第48-49页
        5.5.3 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环境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he Understanding of Views of China in Japanese Political Science Field
下一篇:中国出版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