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0.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相关综述 | 第12-16页 |
0.2.1 TOD模式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0.2.2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0.2.3 土地综合开发PPP模式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0.4.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0.4.2 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0.4.3 有无对比法 | 第18页 |
0.4.4 Shapely模型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1.1 概念界定—铁路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1.1.1 城际铁路概念 | 第20页 |
1.1.2 铁路站点概念 | 第20-21页 |
1.1.3 站点综合开发概念 | 第21页 |
1.1.4 铁总、铁投及开发商定义和三者间相互关系 | 第21-22页 |
1.2 基础理论—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1.2.1 站点地区规划原则 | 第22-23页 |
1.2.2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1.2.3 TOD模式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1.2.4 PPP模式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城际铁路站点对沿线城市发展影响 | 第28-36页 |
2.1 城际铁路的主要特征 | 第28-29页 |
2.1.1 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 | 第28页 |
2.1.2 城际铁路基本特点 | 第28-29页 |
2.2 城际铁路站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 | 第29-32页 |
2.2.1 城际铁路站点对城市空间影响 | 第29-31页 |
2.2.2 城际铁路站点对站区形态影响 | 第31-32页 |
2.3 城际铁路站点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 | 第32-34页 |
2.3.1 城际铁路站点对城市发展作用 | 第32-33页 |
2.3.2 城市发展对城际铁路站点影响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TOD模式应用 | 第36-46页 |
3.1 城际铁路站点TOD发展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3.1.1 城际铁路站点TOD发展模式分类 | 第36-37页 |
3.1.2 P&R与TOD模式结合分析 | 第37-38页 |
3.1.3 城际铁路站点TOD模式特点 | 第38页 |
3.2 TOD模式对站点综合开发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3.2.1 TOD步行心理意愿分析 | 第38-39页 |
3.2.2 土地利用性质结构分析 | 第39页 |
3.2.3 土地开发范围强度分析 | 第39-40页 |
3.3 城际铁路站点TOD模式效益分析 | 第40-43页 |
3.3.1 TOD模式效应分析 | 第40页 |
3.3.2 物业增值溢价分析 | 第40-42页 |
3.3.3 站点地区活力分析 | 第42页 |
3.3.4 站点TOD与非TOD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3.4 南京南站TOD模式解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城际铁路站点TOD模式影响下PPP应用分析 | 第46-58页 |
4.1 TOD效益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分析 | 第46-47页 |
4.1.1 正外部性内在化效益 | 第46-47页 |
4.1.2 多元化融资走向效益 | 第47页 |
4.2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PPP模式可行性分析 | 第47-51页 |
4.2.1 政策环境支持PPP模式应用 | 第47-48页 |
4.2.2 社会资本有利PPP模式应用 | 第48-49页 |
4.2.3 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开发模式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4.3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TOD+PPP模式框架构建 | 第51-57页 |
4.3.1 TOD+PPP模式总体思路 | 第51-52页 |
4.3.2 TOD+PPP模式应用方式 | 第52-54页 |
4.3.3 TOD+PPP模式基本程序 | 第54-57页 |
4.3.4 TOD+PPP模式应用难点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城际铁路站点TOD模式影响下PPP综合收益及风险管理 | 第58-72页 |
5.1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TOD+PPP模式综合收益 | 第58-66页 |
5.1.1 社会资本类型分析 | 第58页 |
5.1.2 综合收益分析 | 第58-62页 |
5.1.3 补贴机制分析 | 第62-63页 |
5.1.4 利益分配分析 | 第63-66页 |
5.2 城际铁路站点综合开发TOD+PPP模式风险管理 | 第66-71页 |
5.2.1 风险识别 | 第66-68页 |
5.2.2 风险分担 | 第68-70页 |
5.2.3 有效监管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 | 第72-84页 |
6.1 重庆沙坪坝站点概况 | 第72-73页 |
6.2 重庆沙坪坝站点TOD+PPP模式分析 | 第73-75页 |
6.3 重庆沙坪坝站点TOD+PPP模式综合收益 | 第75-79页 |
6.4 重庆沙坪坝站点TOD+PPP模式利益分配 | 第79-80页 |
6.5 重庆沙坪坝站点TOD+PPP模式风险管理 | 第80-8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4-88页 |
7.1 结论 | 第84-85页 |
7.2 建议 | 第85-86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