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污泥概况 | 第11-15页 |
·污泥特性 | 第11-12页 |
·污泥处理处置 | 第12-15页 |
·污泥脱水 | 第15-18页 |
·污泥中水分形态 | 第16页 |
·污泥脱水技术 | 第16-18页 |
·污泥调理 | 第18-23页 |
·化学调理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微波调理污泥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其他调理技术 | 第21-22页 |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6-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实验污泥 | 第26页 |
·实验脱硫灰 | 第26-28页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28-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污泥脱水性分析 | 第29-30页 |
·污泥滤饼安全性能的分析 | 第30-31页 |
·固态物质pH的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脱硫灰调理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 第33-47页 |
·脱硫灰对污泥脱水的影响 | 第33-37页 |
·沉降实验 | 第33-34页 |
·过滤脱水实验 | 第34-36页 |
·投加脱硫灰对污泥脱水程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脱硫灰调理污泥脱水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投加方式对污泥脱水的影响 | 第37-38页 |
·脱水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脱硫灰与其它助凝剂调理比较 | 第39-42页 |
·沉降实验 | 第40页 |
·过滤脱水实验 | 第40-42页 |
·脱硫灰与PAM联用调理污泥脱水 | 第42-46页 |
·PAM调理 | 第42-44页 |
·脱硫灰与PAM联用调理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脱硫灰与微波协同调理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 第47-58页 |
·微波对污泥脱水的促进作用 | 第47-49页 |
·沉降实验 | 第47-48页 |
·过滤脱水实验 | 第48-49页 |
·脱硫灰与微波协同作用改善污泥脱水 | 第49-54页 |
·沉降实验 | 第49-51页 |
·过滤脱水实验 | 第51-54页 |
·脱硫灰与微波协同调理污泥脱水影响因素 | 第54-57页 |
·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微波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脱硫灰投加顺序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脱硫灰对泥饼稳定化作用分析及泥饼处置途径探讨 | 第58-66页 |
·稳定化作用分析 | 第58-62页 |
·污泥干化分析 | 第58-59页 |
·重金属分析 | 第59-62页 |
·微生物分析 | 第62页 |
·处置途径探讨 | 第62-64页 |
·填埋 | 第63-64页 |
·农用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污泥脱水调理作用机理探讨 | 第66-70页 |
·脱硫灰调理污泥脱水机理探讨 | 第66-68页 |
·微波调理污泥脱水机理探讨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1. 结论 | 第70页 |
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