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美丽乡村 | 第21-22页 |
2.1.2 美丽乡村建设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人居环境理论 | 第23页 |
2.2.3 原乡规划理论 | 第23-24页 |
2.2.4 城乡融合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 第25-35页 |
3.1 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 第25-26页 |
3.1.1 乐清发展情况简述 | 第25页 |
3.1.2 自然资源条件 | 第25-26页 |
3.2 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特点 | 第26-29页 |
3.2.1 因地制宜,探索美丽乡村模式建设 | 第26-27页 |
3.2.2 产业支撑,促进美丽乡村跨越式发展 | 第27-28页 |
3.2.3 生态友好,构建美丽乡村建设因素 | 第28页 |
3.2.4 文化传承,促进美丽乡村内涵式发展 | 第28-29页 |
3.3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 第29-31页 |
3.4 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3.4.1 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 第31-32页 |
3.4.2 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仍待加强 | 第32-33页 |
3.4.3 乡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 | 第33-34页 |
3.4.4 村域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探讨与借鉴 | 第35-44页 |
4.1 国外典型国家乡村发展模式 | 第35-39页 |
4.1.1 日本乡村发展模式 | 第35-36页 |
4.1.2 韩国乡村发展模式 | 第36-37页 |
4.1.3 德国乡村发展模式 | 第37-38页 |
4.1.4 荷兰乡村发展模式 | 第38-39页 |
4.2 国内典型地区美丽乡村发展经验 | 第39-42页 |
4.2.1 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第39-40页 |
4.2.2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第40-41页 |
4.2.3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第41-42页 |
4.3 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对乐清市的启示 | 第42-44页 |
4.3.1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 第42页 |
4.3.2 政府主导,土地流转 | 第42页 |
4.3.3 加大投入,产业带动 | 第42-43页 |
4.3.4 生态治理,旅游带动 | 第43-44页 |
第5章 促进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53页 |
5.1 多管齐下整治乡村环境 | 第44-46页 |
5.1.1 改善乡村环境卫生软硬件设施 | 第44页 |
5.1.2 开展清洁乡村行动 | 第44-45页 |
5.1.3 农房改造集聚 | 第45-46页 |
5.2 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 | 第46-47页 |
5.2.1 加快乡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页 |
5.2.2 进行村庄村道的绿化美化 | 第46-47页 |
5.2.3 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兴建文化活动中心 | 第47页 |
5.3 加强县域经济联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第47-49页 |
5.3.1 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供给侧改革 | 第47-48页 |
5.3.2 加强与周边乡村联合,打造全境旅游 | 第48页 |
5.3.3 促进二三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活力 | 第48页 |
5.3.4 推动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 第48-49页 |
5.4 发掘乡村特色文化,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 第49-50页 |
5.4.1 发掘和培育农村优秀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 第49页 |
5.4.2 加强农村居民素质培训,培育美丽乡村样板户 | 第49-50页 |
5.4.3 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村落 | 第50页 |
5.4.4 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 | 第50页 |
5.5 建立美丽乡村治理长效机制 | 第50-53页 |
5.5.1 科学合理规划,优化美丽乡村建设顶层设计 | 第50-51页 |
5.5.2 加强乡村民主法治建设 | 第51页 |
5.5.3 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保障 | 第51-52页 |
5.5.4 完善建设规划和监督奖惩机制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