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项目推广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概述 | 第16-18页 |
一、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的内涵 | 第16页 |
二、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的特征 | 第16-17页 |
三、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重要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一、创新原理 | 第18页 |
二、绿色营销理论 | 第18页 |
三、战略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实践与现状 | 第20-25页 |
一、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实践 | 第20-22页 |
二、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基本模式 | 第22-23页 |
三、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现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制约因素 | 第25-27页 |
一、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 第25页 |
二、推广的动力不足 | 第25-26页 |
三、缺乏公共财政的稳定支持 | 第26页 |
四、缺乏强有力的推广服务体系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宏观及产业环境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宏观环境分析 | 第28-30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28页 |
二、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三、社会因素 | 第29-30页 |
四、技术因素 | 第30页 |
第二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产业环境分析 | 第30-33页 |
一、买方 | 第30-32页 |
二、卖方/供应方 | 第32页 |
三、替代品 | 第32页 |
四、潜在进入者 | 第32-33页 |
五、产业内的竞争 | 第33页 |
第三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客户群分析 | 第33-35页 |
一、总体市场分析 | 第33-35页 |
二、细分市场分析 | 第35页 |
三、目标市场的确定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策略选择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目标和总体思想 | 第36-38页 |
一、项目推广的目标 | 第36页 |
二、增强科技推广的原则 | 第36-37页 |
三、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思路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的路径选择 | 第38-42页 |
一、基地示范型推广 | 第38-39页 |
二、实施项目型推广 | 第39-40页 |
三、科技特派员推广 | 第40-41页 |
四、其他推广路径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寒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示范项目推广策略的保障措施 | 第43-51页 |
第一节 确立社会公益性质定位和争取公共财政稳定支持 | 第43-44页 |
一、确立科研院所社会公益性质定位 | 第43页 |
二、争取公共财政对科研院所的稳定支持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健全科技推广的组织体系与工作网络 | 第44-45页 |
一、建立科研院所科技推广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二、构建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工作网络 | 第45页 |
第三节 加大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 | 第45-47页 |
一、建立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 第46页 |
二、增强科技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 | 第46-47页 |
三、建立科技成果供给的有效机制 | 第47页 |
第四节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激励机制 | 第47-49页 |
一、政府发挥管理作用 | 第47-48页 |
二、充分运用市场手段 | 第48页 |
三、发展科技中介作用 | 第48页 |
四、将科技推广纳入科研院所考核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 第48-49页 |
五、完善科技推广业绩评价和科技人员职称晋升体系 | 第49页 |
六、给专职从事科技推广服务的人员提供适宜的条件保障 | 第49页 |
七、对业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 | 第49页 |
第五节 建立培训与准入制度及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 第49-50页 |
一、加大对现有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 | 第50页 |
二、优化科技推广人员结构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