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简介 | 第10-11页 |
1.2 对电极的发展以及进展 | 第11-15页 |
1.2.1 Pt对电极 | 第12页 |
1.2.2 碳对电极 | 第12-13页 |
1.2.3 无机化合物对电极 | 第13-14页 |
1.2.4 导电聚合物材料对电极 | 第14页 |
1.2.5 复合材料对电极 | 第14-15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1.4 工作方案 | 第16-18页 |
2 不同合成方法合成V_2O_5 | 第18-2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2.1.2 V_2O_5的制备 | 第19-21页 |
2.1.3 对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2.1.4 电池的组装 | 第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2.2.1 V_2O_5的XRD表征 | 第21-23页 |
2.2.2 不同方法制备的V_2O_5在DSCs中光伏性能测试 | 第23-25页 |
2.2.3 四种效率较高方法所得V_2O_5的BET测试 | 第25-26页 |
2.2.4 四种效率较高方法所得V_2O_5的形貌表征 | 第26页 |
2.2.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6-27页 |
2.2.6 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三氧化二钒的制备及含活性炭复合对电极材料 | 第29-3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3.1.2 V_2O_3和不同比例的活性炭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3.1.3 对电极的制备 | 第30页 |
3.1.4 电池的组装 | 第30页 |
3.2 不同比例的V_2O_3和含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0-38页 |
3.2.1 X-射线衍射测试及分析 | 第30-32页 |
3.2.2 比表面积测试 | 第32-33页 |
3.2.3 形貌表征 | 第33-34页 |
3.2.4 电池光伏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3.2.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5-36页 |
3.2.6 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可溶性糖对五氧化二钒溶胶的高温还原 | 第39-6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1.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9-40页 |
4.1.2 不同可溶性糖还原样品的制备 | 第40-41页 |
4.1.3 对电极的制备 | 第41页 |
4.1.4 电池的组装 | 第41页 |
4.2 淀粉不同方法合成样品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4.2.1 X-射线衍射测试及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形貌表征 | 第42-44页 |
4.2.3 比表面积测试 | 第44-46页 |
4.2.4 电池光伏性能测试 | 第46-49页 |
4.2.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9-50页 |
4.2.6 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50-53页 |
4.3 糊精共溶胶样品的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4.3.1 X-射线衍射测试及分析 | 第53-54页 |
4.3.2 形貌表征 | 第54页 |
4.3.3 比表面积测试 | 第54-55页 |
4.3.4 电池光伏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3.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5-56页 |
4.3.6 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56-57页 |
4.4 葡萄糖溶胶反应样品的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4.4.1 X-射线衍射测试及分析 | 第57页 |
4.4.2 形貌表征 | 第57-58页 |
4.4.3 比表面积测试 | 第58-60页 |
4.4.4 电池光伏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4.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61-62页 |
4.4.6 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