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集料-基体界面对水泥基材料碳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碳化机理及微结构演化第11-13页
        1.2.2 界面过渡区微结构第13-15页
        1.2.3 界面对传输的影响第15-17页
        1.2.4 裹浆界面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7-18页
        1.2.5 存在问题第18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3 研究方案第19-20页
第二章 界面碳化深度的试验研究第20-38页
    2.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第20-24页
        2.1.1 原材料第20-22页
        2.1.2 配合比及试样成型第22-23页
        2.1.3 试验方法第23-24页
    2.2 界面试验结果分析第24-36页
        2.2.1 界面碳化深度和碳化界面效应第24-30页
        2.2.2 界面对部分碳化区形成的影响第30-32页
        2.2.3 掺合料对界面碳化的影响第32-34页
        2.2.4 XCT技术在界面碳化深度的测试第34-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碳化对ITZ的纳米力学行为的影响第38-50页
    3.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第38-42页
        3.1.1 原材料第38-39页
        3.1.2 配合比及试验方法第39-42页
    3.2 纳米压痕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第42-45页
        3.2.1 纳米压痕技术概述第42-44页
        3.2.2 纳米压痕技术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第44-45页
    3.3 碳化前后ITZ纳米力学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背散射图像分析在ITZ碳化前后微结构的研究第50-63页
    4.1 背散射图像分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运用进展第50-54页
        4.1.1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技术概述第50-52页
        4.1.2 背散射电子图像技术在水泥基材料ITZ中的应用第52-54页
    4.2 ITZ碳化前后的形貌分析第54-58页
    4.3 背散射图像统计分析第58-62页
        4.3.2 ITZ的BSE图像分析第58-60页
        4.3.3 基体的BSE图像分析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集料裹浆对水泥基材料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第63-74页
    5.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63-65页
        5.1.1 原材料第63-64页
        5.1.2 配合比及试验方法第64-65页
    5.2 裹浆骨料对碳化深度的影响第65-73页
        5.2.1 粗骨料裹浆实验第65-69页
        5.2.2 碳化前混凝土界面形貌分析第69-72页
        5.2.3 细骨料裹浆实验第72-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硕上期间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移支付对县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下一篇: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