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汽车碰撞事故中儿童乘员损伤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事故统计分析 | 第12页 |
·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计算机仿真 | 第13-14页 |
·国内儿童乘员安全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儿童安全座椅的基本现状 | 第15-17页 |
·儿童安全座椅的分类 | 第15-16页 |
·儿童安全座椅的组成 | 第16-17页 |
·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原理 | 第17页 |
·儿童乘员保护法规 | 第17-19页 |
·美国FMVSS 213 法规 | 第17-18页 |
·欧洲ECE R44 法规 | 第18-19页 |
·我国的法规标准 | 第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童 儿章安全座椅样件的三维CAD模型重建 | 第21-32页 |
·数据的获取 | 第21-24页 |
·点云预处理 | 第24-26页 |
·常用的逆向建模软件 | 第24-25页 |
·点云预处理 | 第25-26页 |
·曲面重建 | 第26-29页 |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曲面分析 | 第26页 |
·椅背大面的构建 | 第26页 |
·边缘凹槽曲面构建 | 第26-27页 |
·坐垫部分的凹槽曲面构建 | 第27-28页 |
·曲面误差分析 | 第28页 |
·曲面编辑 | 第28-29页 |
·实体构建 | 第29-31页 |
·偏置曲面 | 第29页 |
·检查并重构曲面 | 第29-30页 |
·缝合实体 | 第30-31页 |
·合并和裁剪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仿真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有限元方法 | 第32-34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2页 |
·有限元方法的分析步骤 | 第32-34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34-37页 |
·单个刚体动力学 | 第34-35页 |
·多个刚体动力学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48页 |
·MADYMO软件介绍 | 第38-40页 |
·仿真模型建立 | 第40-46页 |
·汽车座椅模型建立 | 第40页 |
·儿童安全座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假人模型 | 第41-42页 |
·安全带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假人初始位置的确定 | 第43-45页 |
·安全带初始位置的确定 | 第45页 |
·加速度场 | 第45-46页 |
·仿真结果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儿童安全座椅参数分析 | 第48-62页 |
·儿童乘员损伤评价 | 第48-50页 |
·儿童乘员损伤的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儿童乘员损伤评价标准 | 第49-50页 |
·儿童安全座椅参数分析 | 第50-61页 |
·输入的不同参数及输出的损伤参数介绍 | 第50-51页 |
·儿童假人和儿童安全座椅之间的摩擦系数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儿童安全带肩带位置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儿童安全带刚度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55-57页 |
·儿童安全座椅刚度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57-59页 |
·儿童安全座椅和汽车座椅之间的摩擦系数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儿童安全座椅改型设计研究 | 第62-73页 |
·改型设计理论 | 第62-64页 |
·坐垫可升降式儿童安全座椅的改型设计 | 第64-68页 |
·儿童安全座椅坐垫增高与否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 | 第64-67页 |
·坐垫可升降式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 | 第67-68页 |
·外观改型设计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