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理财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异象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问题的界定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页
    1.5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第13-16页
2 研究综述第16-26页
    2.1 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第16-19页
        2.1.1 国外研究成果第16-17页
        2.1.2 国内研究成果第17-19页
    2.2 应计异象的成因第19-22页
        2.2.1 国外研究成果第19-21页
        2.2.2 国内研究成果第21-22页
    2.3 应计异象与其他市场异象的关系第22-23页
        2.3.1 国外研究成果第22页
        2.3.2 国内研究成果第22-23页
    2.4 机构投资者与应计异象第23-25页
        2.4.1 国外研究成果第23页
        2.4.2 国内研究成果第23-25页
    2.5 文献评述第25-26页
3 理论基础第26-29页
    3.1 有效市场假说第26-27页
        3.1.1 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条件第26页
        3.1.2 有效市场假说的类型第26-27页
    3.2 委托代理理论第27页
    3.3 行为金融学第27-29页
4 假设分析与研究设计第29-35页
    4.1 提出假设第29-30页
    4.2 数据来源第30-31页
    4.3 变量解释第31-33页
        4.3.1 会计应计第31-32页
        4.3.2 超额收益与累计超额收益第32-33页
        4.3.3 控制变量第33页
    4.4 假设模型第33-35页
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第35-48页
    5.1 描述性统计结果第35-37页
        5.1.1 分年度的样本统计结果第35-36页
        5.1.2 会计应计分组的样本统计结果第36-37页
    5.2 单变量回归分析第37-38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38-48页
        5.3.1 对会计应计和现金流量持续性的实证检验第38-40页
        5.3.2 对应计异象存在性的实证检验第40-41页
        5.3.3 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应计异象的实证检验第41-47页
            5.3.3.1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计量第42-44页
            5.3.3.2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因子分析第44-46页
            5.3.3.3 机构投资者的回归分析第46-47页
        5.3.4 实证小结第47-48页
6 结论、政策建议与本文局限性第48-52页
    6.1 结论第48页
    6.2 政策建议第48-51页
    6.3 论文局限性第51-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一:理财型机构投资者筛选结果第57-5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县市级医院社区发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分析
下一篇:电—声相互作用对聚合物链中载流子瞬态输运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