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问题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5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 第13-16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2.1 应计异象的存在性 | 第16-19页 |
2.1.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2.1.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2.2 应计异象的成因 | 第19-22页 |
2.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9-21页 |
2.2.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21-22页 |
2.3 应计异象与其他市场异象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22页 |
2.3.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2.4 机构投资者与应计异象 | 第23-25页 |
2.4.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23页 |
2.4.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23-25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5-26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3.1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6-27页 |
3.1.1 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条件 | 第26页 |
3.1.2 有效市场假说的类型 | 第26-27页 |
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页 |
3.3 行为金融学 | 第27-29页 |
4 假设分析与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4.1 提出假设 | 第29-30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4.3 变量解释 | 第31-33页 |
4.3.1 会计应计 | 第31-32页 |
4.3.2 超额收益与累计超额收益 | 第32-33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33页 |
4.4 假设模型 | 第33-35页 |
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5-48页 |
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5-37页 |
5.1.1 分年度的样本统计结果 | 第35-36页 |
5.1.2 会计应计分组的样本统计结果 | 第36-37页 |
5.2 单变量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8页 |
5.3.1 对会计应计和现金流量持续性的实证检验 | 第38-40页 |
5.3.2 对应计异象存在性的实证检验 | 第40-41页 |
5.3.3 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应计异象的实证检验 | 第41-47页 |
5.3.3.1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计量 | 第42-44页 |
5.3.3.2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5.3.3.3 机构投资者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3.4 实证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论、政策建议与本文局限性 | 第48-52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6.3 论文局限性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一:理财型机构投资者筛选结果 | 第57-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