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蓝狐 | 第11-13页 |
1.1.1 蓝狐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1.1.2 蓝狐的消化特点 | 第11页 |
1.1.3 蓝狐生产周期的划分 | 第11-12页 |
1.1.4 蓝狐的经济价值 | 第12页 |
1.1.5 我国蓝狐养殖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蓝狐僵化病的概况 | 第13页 |
1.3 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肠道菌群的概念 | 第13页 |
1.3.2 肠道菌群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3 肠道菌群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4 肠道菌群失调原因及危害 | 第15页 |
1.4 研究肠道菌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 | 第15-18页 |
1.4.1 传统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乳酸菌 | 第18-20页 |
1.5.1 乳酸菌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1.5.2 乳酸菌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试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16SrDNA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患病僵狐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21-24页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21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2.1.3 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2.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2.1.5 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 | 第22页 |
2.1.6 DNA的含量、纯度及电泳检测 | 第22-23页 |
2.1.7 PCR检测条件及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2.1.8 Real-time PCR的反应条件及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24页 |
2.1.9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2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消化代谢的影响 | 第24-27页 |
2.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第24-25页 |
2.2.2 试验日粮 | 第25页 |
2.2.3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2.2.4 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2.2.5 样品分析 | 第26页 |
2.2.6 数据统计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1 16SrDNA 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患病僵狐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27-29页 |
3.1.1 肠道菌群DNA的提取结果及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3.1.2 肠道菌群DNA的Real-Time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3.1.3 肠道菌群的Real-Time PCR定量结果 | 第29页 |
3.2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消化代谢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1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4页 |
4.1 16SrDNA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患病僵狐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31-32页 |
4.2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消化代谢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1 不同水平的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2 不同水平乳酸菌添加剂对僵狐消化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