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18页 |
2.1.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18页 |
2.1.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依据 | 第18-19页 |
2.2 心理学基础 | 第19页 |
2.2.1 认知结构理论 | 第19页 |
2.2.2 态度形成理论 | 第19页 |
2.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第19-21页 |
2.3.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19-20页 |
2.3.2 灌输理论 | 第20-21页 |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1-24页 |
3.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21-22页 |
3.1.1 认清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 第21页 |
3.1.2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第21页 |
3.1.3 丰富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第21-22页 |
3.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2.1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薄弱 | 第22页 |
3.2.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 | 第22-23页 |
3.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活动脱节 | 第23页 |
3.2.4 信息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 第23-24页 |
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4.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功能和引领功能不突出 | 第24-25页 |
4.1.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4页 |
4.1.2 思想政治教育者定位不准确 | 第24-25页 |
4.1.3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足 | 第25页 |
4.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4.2.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25页 |
4.2.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4.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 第26页 |
4.3 研究生自我意识缺失严重且存在偏差 | 第26-28页 |
4.3.1 研究生缺乏思想政治意识 | 第26页 |
4.3.2 研究生心理因素显现其特殊性 | 第26页 |
4.3.3 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 | 第26-28页 |
5 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 第28-35页 |
5.1 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功能 | 第28-30页 |
5.1.1 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 第28-29页 |
5.1.2 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 第29页 |
5.1.3 提高辅导员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 第29-30页 |
5.2 大力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意识 | 第30-31页 |
5.2.1 自我教育,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 | 第30页 |
5.2.2 组建社团,发掘研究生的创造性 | 第30-31页 |
5.2.3 走出校园,激发研究生的责任感 | 第31页 |
5.3 充分发挥教育介体的育人功能 | 第31-32页 |
5.3.1 占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 第31-32页 |
5.3.2 扩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多元化 | 第32页 |
5.3.3 创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 第32页 |
5.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得到完善 | 第32-35页 |
5.4.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 第33页 |
5.4.2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 第33-34页 |
5.4.3 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4-35页 |
6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