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BNP基因T-381C多态性与慢性心衰的发病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第13-23页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13-17页
   ·中医学对心衰病名的认识第13-14页
   ·中医学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16页
   ·中医学对心衰证型的认识第16-17页
 2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17-23页
   ·心力衰竭的定义第18页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第18-21页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第21-23页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第23-43页
 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3-29页
   ·研究对象第23-24页
   ·慢性心衰流行病学数据的采集录入第24页
   ·BNP基因T-381C分型第24-29页
   ·心衰危险因素的评估第29页
   ·统计学分析第29页
 3 研究结果第29-38页
   ·BNP基因T-381C的多态性第29-31页
   ·CHF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第31-32页
   ·CHF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群体代表性检验(Hardy-Weinberg平衡)第32-33页
   ·CHF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第33-34页
   ·CHF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34-35页
   ·CHF组的病因分布第35页
   ·CHF组的中医证型分布第35-36页
   ·CHF组中医证型和心功能分级的比较第36-37页
   ·CHF组BNP基因型和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第37页
   ·CHF组中医证型和B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第37-38页
 4 讨论第38-41页
   ·心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第38-39页
   ·BNP基因多态性第39页
   ·基因多态性和中医证型第39-40页
   ·BNP基因T-381C多态性与CHF发病的关系第40-41页
   ·BNP基因T-381C多态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第41页
 5 结论第41页
 6 研究缺陷和展望第41-43页
   ·研究缺陷第41-42页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紫河车提取制剂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补肾活血法治疗斑秃及其对真皮浅层毛囊和毛细血管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