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原理及特点 | 第9-10页 |
1.2.2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3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4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316L不锈钢粉末激光单道熔覆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16-31页 |
2.1 激光熔覆数值模拟温度场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2.1.1 激光熔覆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2.1.2 激光熔覆成形能量分析 | 第17-18页 |
2.1.3 粉末与激光的相互作用 | 第18页 |
2.1.4 激光熔覆成形过程温度场基本假设 | 第18-19页 |
2.2 激光熔覆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2.2.1 316L不锈钢的热物理参数 | 第19-20页 |
2.2.2 单道熔覆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20-22页 |
2.2.3 热源模型的选取 | 第22-23页 |
2.2.4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3 单道熔覆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23-26页 |
2.3.1 生死单元法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2 移动热源的加载 | 第24页 |
2.3.3 单道熔覆温度场分布 | 第24-26页 |
2.4 单因素变量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1 激光功率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2 扫描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3 实验结果的验证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316L不锈钢粉末激光单道熔覆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1-39页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1-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3.1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3.2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5-37页 |
3.3.3 微观组织的观察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有角度薄壁件成形的实验研究 | 第39-48页 |
4.1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 有角度薄壁墙的成形 | 第40-42页 |
4.3 有角度薄壁件的成形及问题分析 | 第42-47页 |
4.3.1 薄壁件表面平整度控制 | 第42-43页 |
4.3.2 薄壁件成形形状控制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激光熔覆实心零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第48-57页 |
5.1 激光熔覆实心零件的制备 | 第48-50页 |
5.2 激光熔覆实心零件的拉伸性能测试 | 第50-55页 |
5.2.1 拉伸实验 | 第50页 |
5.2.2 拉伸断裂性能分析 | 第50-54页 |
5.2.3 拉伸断裂机理分析 | 第54-55页 |
5.3 激光熔覆实心零件的微观组织观察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