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技术路线第15-17页
    1.6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8页
2 相关基础概念及理论第18-20页
    2.1 基本概念第18页
        2.1.1 农村居民点第18页
        2.1.2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第18页
    2.2 农村居民点布局相关理论第18-20页
        2.2.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18页
        2.2.2 区位理论第18-19页
        2.2.3 断裂点理论和加权空间分割理论第19-20页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第20-23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3.1.1 自然地理条件第20页
        3.1.2 社会经济条件第20-21页
    3.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21-23页
        3.2.1 数据来源第21页
        3.2.2 数据预处理第21-23页
4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概况第23-28页
    4.1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第23页
    4.2 农村居民点分布模式第23-25页
    4.3 空间分布特征第25-27页
        4.3.1 研究方法第25页
        4.3.2 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第25-26页
        4.3.3 统计数据变异系数分析第26-27页
    4.4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第27-28页
5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第28-47页
    5.1 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第28-42页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8-29页
        5.1.2 评价指标图层建立和数据标准化第29-34页
        5.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34-38页
        5.1.4 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第38-42页
    5.2 居民点类型初步拟定第42-47页
        5.2.1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第42页
        5.2.2 基于直方图分析第42页
        5.2.3 居民点类型初步划分原则第42-43页
        5.2.4 农村居民点类型微调第43-47页
6 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第47-56页
    6.1 调整模式评价及结果第47-49页
        6.1.1 调整模式评价第47-48页
        6.1.2 大榆树镇农村居民点调整模式第48-49页
    6.2 优先发展居民点的影响范围第49-52页
        6.2.1 加权Voronoi空间扩展断裂点模型第49页
        6.2.2 加权Voronoi图结果分析第49-52页
    6.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第52-56页
        6.3.1 农村居民点撤并方向第52-53页
        6.3.2 布局优化结果第53-54页
        6.3.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第54-56页
7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7.1 结论第56页
    7.2 讨论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Modbus RTU现场总线从站模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