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Y -染色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第10-36页 |
1.1 现代分子遗传学对人群起源、迁徙及演化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起源、发展及分布 | 第11-14页 |
1.3 Y-染色体DNA的遗传特征 | 第14-16页 |
1.4 Y-染色体DNA的研究 | 第16-18页 |
1.5 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不同遗传标记 | 第18页 |
1.6 Y-染色体SNP标记的应用 | 第18-20页 |
1.7 Y-染色体SNP单倍型类群在世界人群中的分布 | 第20-35页 |
1.7.1 单倍群 | 第20页 |
1.7.2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 第20-35页 |
1.8 本研究的选题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章 Y-染色体遗传标记的研究方法 | 第36-59页 |
2.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第3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6-39页 |
2.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2.2.1.1 人类基因组DNA提取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2.2.1.2 SNPs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 第37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37-39页 |
2.2.2.1 DNA提取相关试剂 | 第37-38页 |
2.2.2.2 电泳相关试剂配制 | 第38-3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2.3.1 人类基因组血样DNA的提取 | 第39-41页 |
2.3.2 DNA浓度的测定和浓缩纯化 | 第41-42页 |
2.3.3 DNA浓缩纯化 | 第42页 |
2.4 SNP位点基因型的检测 | 第42-54页 |
一、基因组DNA的准备 | 第44页 |
二、酶切 | 第44-45页 |
三、链接 | 第45-46页 |
四、PCR扩增 | 第46-47页 |
五、PCR纯化和洗脱 | 第47-50页 |
六、测量纯化PCR产物的量 | 第50页 |
七、片段化 | 第50-51页 |
八、标记 | 第51-52页 |
九、杂交 | 第52-53页 |
十、芯片洗涤和染色 | 第53-54页 |
十一、扫描 | 第54页 |
2.5 Y-染色体SNP变异位点的检测 | 第54-57页 |
2.6 Y-染色体SNP单倍群类型的构建 | 第57-58页 |
2.7 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新疆和田地维吾尔族人群Y-染色体分子遗传结构 | 第59-84页 |
3.1 前言 | 第59-6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6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61页 |
3.5 结果 | 第61-84页 |
3.5.1 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鉴定与划分 | 第61-62页 |
3.5.2 和田维吾尔族人群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布 | 第62-67页 |
3.5.3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Y-染色体SNP单倍群的频率分布 | 第67-69页 |
3.5.4 维吾尔族及相邻人群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布 | 第69-72页 |
3.5.5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与西北地区人群的基因交流 | 第72-76页 |
3.5.6 和田维吾尔族人群与西部欧亚、中、东、南亚人群遗传关系 | 第76-79页 |
3.5.7 和田维吾尔族人群与不同地区民族间的遗传关系 | 第79-8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4-87页 |
4.1 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构建、鉴定与划分 | 第84-85页 |
4.2 和田维吾尔族人群父系基因库的两大谱系 | 第85-86页 |
4.3 源自西亚的成分 | 第86页 |
4.4 和田维吾尔族人群与不同地区民族间的遗传关系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附录 | 第94-105页 |
个人简历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