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6页 |
1.1.1 大气污染 | 第10-11页 |
1.1.2 河南省大气污染现状 | 第11-13页 |
1.1.3 大气中气态污染物特征研究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基于遥感反演的大气污染物特征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基于排放清单的VOCs排放特征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遥感数据的提取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30页 |
2.1 研究区域和研究时段 | 第24-25页 |
2.2 OMI数据来源 | 第25-27页 |
2.2.1 Aura卫星及OMI臭氧层观测仪 | 第25-26页 |
2.2.2 NASA Giovanni产品 | 第26-27页 |
2.3 反演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2.3.1 气态污染物柱密度空间分布 | 第27页 |
2.3.2 长时间尺度趋势分析 | 第27-28页 |
2.4 长时间尺度变化趋势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3 VOCs典型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 第30-46页 |
3.1 清单编制思路 | 第30-32页 |
3.1.1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30-31页 |
3.1.2 清单建立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3.2 VOCs典型污染源分类的明确 | 第32-36页 |
3.3 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 第36-46页 |
3.3.1 工业溶剂使用源 | 第36-39页 |
3.3.2 民用溶剂使用源 | 第39-41页 |
3.3.3 建筑表面涂层源 | 第41-42页 |
3.3.4 非道路移动源 | 第42-44页 |
3.3.5 油品挥发源 | 第44页 |
3.3.6 其它典型污染源 | 第44-46页 |
4 基于遥感反演的河南省SO_2和NO_2污染特征分析 | 第46-71页 |
4.1 OMI数据反演结果的验证分析 | 第46-47页 |
4.2 污染物柱浓度年均和季节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4.3 2005-2014 年年际变化分析 | 第49-56页 |
4.3.1 SO_2变化趋势 | 第51-52页 |
4.3.2 NO_2变化趋势 | 第52-54页 |
4.3.3 SO_2/NO_2变化趋势 | 第54-56页 |
4.3.4 SO_2和NO_2季节变化趋势 | 第56页 |
4.4 典型区域SO_2和NO_2柱密度分析 | 第56-71页 |
4.4.1 典型区域选取 | 第56-57页 |
4.4.2 不同区域污染物特征分析 | 第57-71页 |
5 2014 年河南典型污染源VOCs排放清单 | 第71-82页 |
5.1 典型污染源VOCs排放量 | 第71-72页 |
5.2 基于源分类的排放特征识别 | 第72-79页 |
5.2.1 工业溶剂使用源 | 第72-73页 |
5.2.2 民用溶剂使用源 | 第73-75页 |
5.2.3 建筑表面涂层 | 第75-76页 |
5.2.4 非道路移动源 | 第76-77页 |
5.2.5 油品挥发源 | 第77-78页 |
5.2.6 其它典型污染源 | 第78-79页 |
5.3 基于城市的典型污染源VOCs排放 | 第79-8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6.2 创新点 | 第8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