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3-14页 |
1.4.1 交互 | 第13页 |
1.4.2 当代艺术 | 第13-14页 |
1.4.3 当代艺术博物馆 | 第14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框架 | 第14-18页 |
1.5.1 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化发展趋势背景研究 | 第18-35页 |
2.1 传播媒介的发展对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影响 | 第18-22页 |
2.1.1 传播媒介的发展背景 | 第18-20页 |
2.1.2 信息时代的交互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展示空间的交互趋势 | 第21-22页 |
2.2 当代艺术博物馆交互化发展趋势的原因 | 第22-30页 |
2.2.1 国内外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22-24页 |
2.2.2 当代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 第24-28页 |
2.2.3 当代观展模式的互动化趋势 | 第28页 |
2.2.4 当代艺术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市场化趋势 | 第28-30页 |
2.3 从关注“客体”转向“主客一体” | 第30-33页 |
2.3.1 关注“客体”——建筑现代化过程对身体的疏离 | 第30-31页 |
2.3.2 关注“公众”——当代艺术思潮引发互动性需求 | 第31-32页 |
2.3.3 关注“主客一体”——身体拉近人与建筑的关系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化特征 | 第35-50页 |
3.1 传统艺术博物馆空间发展的局限性 | 第35-39页 |
3.1.1 空间形态的静态化 | 第35-36页 |
3.1.2 空间序列的模式化 | 第36-38页 |
3.1.3 空间功能的单一化 | 第38页 |
3.1.4 空间界面的线性化 | 第38-39页 |
3.1.5 空间体验的缺失化 | 第39页 |
3.2 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城市环境交互的特征 | 第39-44页 |
3.2.1 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网络 | 第39-40页 |
3.2.2 聚集城市公共文化资源 | 第40-42页 |
3.2.3 辅助城市文化艺术教育 | 第42页 |
3.2.4 提供城市综合服务设施 | 第42-44页 |
3.3 当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交互的特征 | 第44-49页 |
3.3.1 空间形态的动态化 | 第44-46页 |
3.3.2 空间界面的非线性化 | 第46页 |
3.3.3 空间功能的复合化 | 第46-48页 |
3.3.4 空间序列的叙事化 | 第48页 |
3.3.5 空间体验的互动化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化设计策略研究 | 第50-88页 |
4.1 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化设计 | 第50-66页 |
4.1.1 复合城市公共文化区域建设 | 第50-53页 |
4.1.2 拓扑外部环境生成建筑形态 | 第53-57页 |
4.1.3 解构建筑形态呼应外部环境 | 第57-60页 |
4.1.4 拓展建筑外表皮的传统功能 | 第60-64页 |
4.1.5 结合地域材料和传统手工艺 | 第64-66页 |
4.2 当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交互化设计 | 第66-87页 |
4.2.1 拓扑生成动态的空间形体 | 第66-69页 |
4.2.2 模糊界面与空间形体关系 | 第69-79页 |
4.2.4 叙事性组织展示空间序列 | 第79-82页 |
4.2.5 拓展空间体验的展陈方式 | 第82-8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设计策略研究实践分析——广州美术馆 | 第88-101页 |
5.1 广州美术馆项目简介 | 第88-90页 |
5.1.1 项目简介 | 第88页 |
5.1.2 关于四个愿景的思考 | 第88-90页 |
5.1.3 项目设计定位 | 第90页 |
5.2 广州美术馆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设计 | 第90-95页 |
5.2.1 拓环境的建筑形态——连续建筑形体 | 第90-92页 |
5.2.2 叙事建构的建筑表皮——“云山画卷” | 第92-93页 |
5.2.3 映射城市景观的界面——连续观景平台 | 第93-95页 |
5.3 广州美术馆内部空间中的交互设计 | 第95-101页 |
5.3.1 流动的空间结构组织——嵌套的展示空间 | 第95-96页 |
5.3.2 非线性化的空间边界——动态整体的界面 | 第96页 |
5.3.3 水平界面的场所化——架空与屋顶花园 | 第96-99页 |
5.3.4 体验式的空间氛围——坡道与开放展示 | 第99-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