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马属动物主要疾病概述 | 第10-19页 |
2.1 马梨形虫病 | 第10-13页 |
2.2 马鼻肺炎 | 第13-15页 |
2.3 马传染性贫血病 | 第15-16页 |
2.4 马病毒性动脉炎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3页 |
1 材料 | 第19-22页 |
1.1 实验样品 | 第19页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19-20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页 |
1.4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0-22页 |
1.5 PCR引物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33页 |
2.1 血液涂片镜检 | 第22-23页 |
2.2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 | 第23-24页 |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24-26页 |
2.4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 | 第26-27页 |
2.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7-28页 |
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2.7 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 | 第29页 |
2.8 目的基因的连接、克隆和转化 | 第29-30页 |
2.9 菌落PCR | 第30-31页 |
2.10质粒提取及质粒PCR | 第31-32页 |
2.11目的基因序列的测定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3-51页 |
1 血液基因组的提取 | 第33页 |
2 马泰勒虫病诊断 | 第33-39页 |
2.1 马泰勒虫的形态观察 | 第33-34页 |
2.2 马泰勒虫分子系统学鉴定 | 第34-37页 |
2.3 马泰勒虫抗体水平检测 | 第37-39页 |
3 马驽巴贝斯虫的检测 | 第39-44页 |
3.1 马驽巴贝斯虫的形态观察 | 第39页 |
3.2 马驽巴贝斯虫 18S rRNA基因片段的检测 | 第39-42页 |
3.3 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水平检测 | 第42-43页 |
3.4 T. equi与B. caballi混合感染 | 第43-44页 |
4 马疱疹病毒I型的检测 | 第44-47页 |
4.1 马疱疹病毒I型的抗体水平检测 | 第44-45页 |
4.2 马疱疹病毒I型的核酸检测 | 第45-47页 |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 第47-48页 |
6 马动脉炎病毒的检测 | 第48-51页 |
6.1 马动脉炎病毒抗体水平测定 | 第48-49页 |
6.2 马动脉炎病毒抗体水平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 | 第49-50页 |
6.3 EHV-1 与EAV混合感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9页 |
1 马泰勒虫的流行性研究 | 第51-52页 |
2 马驽巴贝斯虫的流行性研究 | 第52-54页 |
3 马疱疹病毒I型的检测 | 第54-55页 |
4 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血清学检测 | 第55页 |
5 马病毒性动脉炎的血清学检测 | 第55-56页 |
6 混合感染情况 | 第56页 |
7 预防与治疗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缩略词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