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管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 1.2 钢结构在桥梁中的常见病害 | 第13-14页 |
| 1.2.1 腐蚀 | 第13页 |
| 1.2.2 疲劳开裂 | 第13-14页 |
| 1.2.3 杆件变形 | 第14页 |
| 1.3 传统钢结构的加固方法及不足 | 第14-16页 |
| 1.4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 | 第16-18页 |
| 1.4.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介 | 第16-17页 |
| 1.4.2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的优势 | 第17-18页 |
| 1.5 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1.6 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管柱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 1.6.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6.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1.6.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碳纤维布加固钢管短柱有限元分析 | 第27-51页 |
| 2.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7-28页 |
| 2.1.1 非线性分析 | 第27-28页 |
| 2.1.2 ABAQUS软件简介 | 第28页 |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5页 |
| 2.2.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9-30页 |
| 2.2.2 纤维材料各项异性的考虑方法 | 第30-31页 |
| 2.2.3 约束及加载方式 | 第31页 |
| 2.2.4 残余应力 | 第31-32页 |
| 2.2.5 初始缺陷 | 第32-34页 |
| 2.2.6 非线性的求解方法 | 第34-35页 |
| 2.3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5-40页 |
| 2.3.1 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35页 |
| 2.3.2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35-38页 |
| 2.3.3 CFRP加固圆形钢管有限元分析 | 第38-40页 |
| 2.4 纤维材料的加固机理分析 | 第40-43页 |
| 2.4.1 环向铺设纤维材料受力分析 | 第40-41页 |
| 2.4.2 纵向铺设纤维材料受力分析 | 第41-43页 |
| 2.5 参数分析 | 第43-49页 |
| 2.5.1 加固层数 | 第43-44页 |
| 2.5.2 初始几何缺陷 | 第44-45页 |
| 2.5.3 截面形状及径厚比 | 第45-47页 |
| 2.5.4 长细比 | 第47-4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碳纤维布加固钢管长柱有限元分析 | 第51-67页 |
| 3.1 有限元分析 | 第51-57页 |
| 3.1.1 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 3.1.2 CFRP的受力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 3.1.3 结果验证 | 第55-57页 |
| 3.2 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机理分析 | 第57-59页 |
| 3.3 稳定承载力计算 | 第59-64页 |
| 3.3.1 基于Perry Robertson公式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 3.3.2 基于规范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62-6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第四章 碳纤维布加固钢管长柱的纤维模型法 | 第67-87页 |
| 4.1 纤维模型法简介 | 第67页 |
| 4.2 基本假定 | 第67-68页 |
| 4.3 纤维模型法 | 第68-80页 |
| 4.3.1 模型建立 | 第68-79页 |
| 4.3.2 程序编制流程图 | 第79-80页 |
| 4.4 计算结果 | 第80-84页 |
| 4.4.1 初始缺陷的确定 | 第80页 |
| 4.4.2 纤维模型法的计算结果 | 第80-84页 |
| 4.5 加载偏心的影响分析 | 第84-8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五章 碳纤维板加固钢管长柱有限元分析 | 第87-95页 |
| 5.1 有限元分析 | 第87-92页 |
| 5.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8-89页 |
| 5.1.2 接触分析 | 第89-90页 |
| 5.1.3 单元失效 | 第90-91页 |
| 5.1.4 初始缺陷 | 第91-92页 |
| 5.2 计算结果 | 第92-9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6.1 结论 | 第95页 |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