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重庆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对比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岩溶区特点第11页
        1.1.2 岩溶形态的防污性能第11页
        1.1.3 岩溶地下水污染的普遍性及严重性第11-12页
        1.1.4 岩溶区多环芳烃研究的必要性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多环芳烃的性质和生态环境意义第13-14页
        1.2.2 多环芳烃的来源第14-15页
        1.2.3 多环芳烃迁移扩散理论第15-17页
        1.2.4 非岩溶区多环芳烃的研究第17-18页
        1.2.5 岩溶区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科学问题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3-2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3-25页
        2.1.1 青木关流域概况第23-24页
        2.1.2 老龙洞流域概况第24-25页
    2.2 样品采集第25-27页
        2.2.1 采样点布置第25-26页
        2.2.2 样品采集第26-27页
    2.3 样品测试第27-29页
        2.3.1 试剂与材料第27页
        2.3.2 水样前处理方法第27-28页
        2.3.3 土样前处理方法第28页
        2.3.4 仪器分析第28页
        2.3.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28-29页
第3章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对比第29-53页
    3.1 青木关地下河流域水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第29-35页
        3.1.1 PAHs含量变化特征第29-31页
        3.1.2 PAHs组成特征第31-35页
    3.2 青木关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第35-41页
        3.2.1 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变化第35页
        3.2.2 表层土壤中PAHs与TOC相关性第35-36页
        3.2.3 表层土壤中PAHs组成特征第36-41页
    3.3 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第41-47页
        3.3.1 PAHs含量变化特征第41-43页
        3.3.2 PAHs组成特征第43-47页
    3.4 老龙洞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及组成第47-48页
    3.5 青木关和老龙洞流域多环芳烃含量和组成对比第48页
        3.5.1 青木关和老龙洞流域水中多环芳烃含量和组成对比第48页
        3.5.2 青木关和老龙洞流域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和组成对比第48页
    3.6 青木关和老龙洞流域水体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对比第48-53页
        3.6.1 青木关流域水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第48-50页
        3.6.2 老龙洞流域水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第50页
        3.6.3 青木关流域和老龙洞流域水中多环芳烃污染对比第50-52页
        3.6.4 青木关流域和老龙洞流域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对比第52-53页
第4章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来源对比第53-59页
    4.1 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第53-54页
        4.1.1 分子量比值法第53页
        4.1.2 同分异构体比值法第53页
        4.1.3 主成分分析法第53-54页
    4.2 青木关流域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第54-58页
    4.3 老龙洞流域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第58-59页
第5章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对比第59-67页
    5.1 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59-64页
        5.1.1 风险熵值法(RQ)第59-60页
        5.1.2 毒性当量浓度(TEQ)第60页
        5.1.3 ERL/ERM和TEL/PEL法第60页
        5.1.4 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第60-64页
    5.2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对比第64-65页
    5.3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对比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1页
    6.1 论文结论第67-70页
        6.1.1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第67-68页
        6.1.2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第68-69页
        6.1.3 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第69-70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粪便乳杆菌FZB1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下一篇:军队医院文职护士战伤救护模块化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