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N端片段抑制纤毛生长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3页
    1.1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第15-17页
        1.1.1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的结构第15-16页
        1.1.2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的功能第16-17页
        1.1.3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突变与相关疾病第17页
    1.2 纤毛第17-21页
        1.2.1 纤毛的结构第17-18页
        1.2.2 纤毛的组装、解聚和维持第18-19页
        1.2.3 纤毛的功能第19-20页
        1.2.4 纤毛相关疾病第20-21页
    1.3 结肠腺瘤息肉蛋白、纤毛和纤毛相关疾病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APC-N片段过表达对MDCK细胞纤毛生长的影响第23-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细胞系和质粒第23页
        2.1.2 主要抗体及试剂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2.1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第24页
        2.2.2 细胞培养第24页
        2.2.3 细胞转染第24页
        2.2.4 蛋白提取及western印迹第24-25页
        2.2.5 免疫荧光染色第25页
        2.2.6 统计学分析第25页
    2.3 实验结果第25-27页
        2.3.1 APC-N在MDCK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第25-26页
        2.3.2 APC-N过表达对MDCK细胞纤毛生长的影响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APC-N片段过表达对pericentrin定位、细胞周期进展及acetylated tubulin表达的影响第28-33页
    3.1 实验材料第28页
        3.1.1 细胞系和质粒第28页
        3.1.2 抗体及试剂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3.2.1 细胞培养第28-29页
        3.2.2 细胞转染第29页
        3.2.3 蛋白提取及Western印迹第29页
        3.2.4 免疫荧光染色第29页
        3.2.5 统计学分析第29页
    3.3 实验结果第29-31页
        3.3.1 APC-N对基体组成蛋白pericentrin定位的影响第29-30页
        3.3.2 APC-N片段过表达对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第30-31页
        3.3.3 APC-N片段过表达对acetylated tubulin表达的影响第31页
    3.4 讨论第31-33页
第四章 APC-N片段通过β-catenin/PI3K/AKT/GSK-3β正反馈环调节对纤毛生长的抑制第33-41页
    4.1 实验材料第33页
        4.1.1 细胞系和质粒第33页
        4.1.2 抗体及试剂第33页
    4.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4.2.1 细胞培养第33-34页
        4.2.2 细胞转染第34页
        4.2.3 蛋白提取及Western印迹第34页
        4.2.4 免疫荧光染色第34页
        4.2.5 RNA干扰第34页
        4.2.6 抑制剂LY294002和SB216763处理细胞第34页
        4.2.7 统计学分析第34页
    4.3 实验结果第34-39页
        4.3.1 APC-N片段过表达对β-catenin和P-GSK-3β(Ser9)表达的影响第34-35页
        4.3.2 敲减β-catenin对APC-N介导的纤毛损伤的影响第35页
        4.3.3 GSK3β抑制剂SB216763对APC-N介导的纤毛损伤的影响第35-37页
        4.3.4 β-catenin、GSK-β和PI3K/AKT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纤毛生长的影响第37-39页
    4.4 讨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附录1 英文缩略语表第46-48页
附录2 主要试剂配制第48-49页
附录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第52-53页
承诺书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种子活力形成因素分析
下一篇:稀疏贝叶斯学习理论在水声通信多普勒估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