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及其文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颜延之生平及思想 | 第11-24页 |
| 第一节 波浪起伏的政治仕途 | 第11-17页 |
| 第二节 三教合流的思想成分 | 第17-24页 |
| 一、家学深厚的儒学思想 | 第18-19页 |
| 二、修身养性的道教思想 | 第19-22页 |
| 三、染乎世情的佛教思想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颜延之作品收录及其文之内容 | 第24-50页 |
| 第一节 参差寥落的作品流传 | 第24-28页 |
| 第二节 颜延之三篇文章创作时间考 | 第28-32页 |
| 一、《寒蝉赋》创作时间考 | 第28-30页 |
| 二、《与王微书》创作时间考 | 第30-31页 |
| 三、《为竟陵王世子临会稽郡表》创作时间考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文体类型 | 第32-50页 |
| 一、赋类 | 第33-35页 |
| 二、表类 | 第35-38页 |
| 三、颂赞类 | 第38-39页 |
| 四、论说类 | 第39-41页 |
| 五、哀悼类 | 第41-45页 |
| 六、其他 | 第45-50页 |
| 第三章 颜延之文章艺术与影响 | 第50-66页 |
| 第一节 颜延之文的艺术特色 | 第50-60页 |
| 一、铺排点染 征古繁博 | 第51-55页 |
| 二、工于骈偶 句型多变 | 第55-58页 |
| 三、善于譬喻 层次分明 | 第58-60页 |
| 第二节 颜延之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 第60-66页 |
| 一、六朝时期——争相效仿 | 第61-63页 |
| 二、唐宋至明清——毁誉参半 | 第63-66页 |
|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颜延之文章创作系年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