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第17-20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页 |
1.5 论文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生态保护的作用及意义 | 第23-29页 |
2.1 生态保护的涵义 | 第23页 |
2.2 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 第23-29页 |
2.2.1 净化空气 | 第24页 |
2.2.2 恢复水源涵养林和提高水质 | 第24-25页 |
2.2.3 防止水土流失 | 第25-26页 |
2.2.4 保护生物多样性 | 第26-27页 |
2.2.5 其他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生态移民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29-35页 |
3.1 生态移民的涵义 | 第29-30页 |
3.2 生态移民在生态保护的地位和作用 | 第30-32页 |
3.3 移民区生态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生态补偿的法理依据、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35-41页 |
4.1 生态补偿的合理性 | 第35页 |
4.2 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依据 | 第35-37页 |
4.3 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4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制度的对策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生态环境破坏方应给予的补偿分析与计算 | 第41-51页 |
5.1 建立污染气体排放累加补偿机制 | 第41-46页 |
5.1.1 污染气体排放的计算 | 第42页 |
5.1.2 污染气体排放累加的生态补偿核算 | 第42-46页 |
5.2 建立土壤和其他固体污染的补偿机制 | 第46-48页 |
5.2.1 造成土壤和其他固体污染的原因及影响 | 第46-47页 |
5.2.2 建立土壤和其他固体污染的生态补偿计算 | 第47-48页 |
5.3 建立水污染的补偿机制 | 第48-51页 |
5.3.1 建立水污染的生态保护补偿依据 | 第49页 |
5.3.2 建立水污染的生态补偿计算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生态保护获益方应给予的补偿分析与计算 | 第51-63页 |
6.1 提高水质的补偿机制 | 第51-54页 |
6.1.1 水质改善的补偿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6.1.2 以某地区生态移民为例 | 第53-54页 |
6.2 减少泥沙的补偿机制 | 第54-58页 |
6.2.1 河道内泥沙减小量的补偿计算方法 | 第55页 |
6.2.2 减少泥沙量带来的经济效益计算 | 第55-58页 |
6.3 保持土壤养分的补偿机制 | 第58-60页 |
6.3.1 土壤中养分损失的计算方法 | 第58-59页 |
6.3.2 避免土壤养分损失应得到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6.4 建立涵养水源的补偿机制 | 第60-63页 |
6.4.1 形成涵养林后土壤中增加的蓄水量计算 | 第60-61页 |
6.4.2 形成涵养林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生态保护损失方应给予的补偿分析与计算 | 第63-73页 |
7.1 土地损失费 | 第63-65页 |
7.1.1 土地补偿 | 第64页 |
7.1.2 资金补偿 | 第64-65页 |
7.2 林业成本费和管理费 | 第65-68页 |
7.2.1 林业成本费 | 第65-67页 |
7.2.2 生态保护区的管理费 | 第67-68页 |
7.3 移民身心损害应得到的补偿 | 第68-73页 |
7.3.1 身心损害 | 第69页 |
7.3.2 身心损害应得到的补偿计算方法 | 第69-73页 |
第八章 综合分析移民区生态保护的破坏方、获益方、损失方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 | 第73-81页 |
8.1 破坏方的生态补偿 | 第73-75页 |
8.1.1 破坏方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 第73-75页 |
8.1.2 破坏方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分析 | 第75页 |
8.2 获益方的生态补偿 | 第75-77页 |
8.2.1 获益方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 第75-76页 |
8.2.2 获益方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分析 | 第76-77页 |
8.3 损失方的生态补偿 | 第77-81页 |
8.3.1 损失方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 第77-79页 |
8.3.2 损失方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的分析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1. 结论 | 第81页 |
2. 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