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氟化物的性质和来源 | 第11-12页 |
1.1.2 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2页 |
1.1.3 氟污染的现状 | 第12-13页 |
1.1.4 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标准 | 第13-14页 |
1.2 氟化物的去除方法 | 第14-17页 |
1.2.1 沉淀法 | 第14-15页 |
1.2.2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1.2.3 电化学法 | 第15-16页 |
1.2.4 唐南透析法 | 第16页 |
1.2.5 反渗透法 | 第16页 |
1.2.6 吸附法 | 第16-17页 |
1.3 吸附法除氟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1.4 生物炭吸附除氟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5 聚吡咯性质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6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7 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改性吸附材料的筛选与表征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2 吸附剂的改性方法 | 第26-27页 |
2.2.3 吸附批实验的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4 氟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2.5 吸附剂的表征手段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不同改性方法下吸附剂的除氟效果对比 | 第29-30页 |
2.3.2 不同吡咯浓度改性材料的除氟效果对比 | 第30-31页 |
2.3.3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1-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除氟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50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除氟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40-47页 |
3.3.2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同其他吸附材料的除氟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除氟机理探讨 | 第50-67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2.3 误差分析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5页 |
4.3.1 吸附动力学拟合 | 第51-56页 |
4.3.2 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56-60页 |
4.3.3 热力学分析 | 第60-61页 |
4.3.4 聚吡咯负载生物炭的吸附除氟机理 | 第61-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