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13页 |
| 1.3.2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页 |
| 1.3.3 光合模型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4 干旱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干旱处理下毛竹不同冠层光响应特征分析 | 第17-29页 |
| 2.1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2.1.1 研究材料 | 第17页 |
| 2.1.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2.2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 2.3.1 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19页 |
| 2.3.2 光响应曲线变化 | 第19-21页 |
| 2.3.3 光合特征参数变化 | 第21-24页 |
| 2.3.4 光合色素及比叶重变化 | 第24-27页 |
| 2.4 讨论与结论 | 第27-29页 |
| 2.4.1 讨论 | 第27-28页 |
| 2.4.2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干旱处理和短时光强变化下毛竹CO_2响应特征分析 | 第29-40页 |
| 3.1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3.1.1 研究材料 | 第29页 |
| 3.1.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3.2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 3.3.1 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30-31页 |
| 3.3.2 短时光强变化下CO_2响应曲线变化 | 第31-33页 |
| 3.3.3 短时光强变化下CO_2响应参数变化 | 第33-38页 |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38-40页 |
| 3.4.1 讨论 | 第38-39页 |
| 3.4.2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干旱处理下毛竹叶片光合生理生化指标季节变化 | 第40-66页 |
| 4.1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 4.1.1 研究材料 | 第40页 |
| 4.1.2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 4.2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63页 |
| 4.3.1 光响应曲线季节变化 | 第42-43页 |
| 4.3.2 光合特征参数季节变化 | 第43-48页 |
| 4.3.3 光合色素季节变化 | 第48-51页 |
| 4.3.4 比叶重季节变化 | 第51-53页 |
| 4.3.5 叶片含水量季节变化 | 第53-55页 |
| 4.3.6 抗氧化酶活性季节变化 | 第55-58页 |
| 4.3.7 丙二醛含量季节变化 | 第58-60页 |
| 4.3.8 可溶性蛋白含量季节变化 | 第60-62页 |
| 4.3.9 干旱处理下各指标间相关性 | 第62-63页 |
| 4.4 讨论与结论 | 第63-66页 |
| 4.4.1 讨论 | 第63-64页 |
| 4.4.2 结论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9页 |
| 5.1 结论 | 第66-68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