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 1. 炎症性肠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1 中医病名渊源 | 第12页 |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 1.3 中医治疗 | 第13-15页 |
| 2. 炎症性肠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 第15-16页 |
| 2.2 环境因素 | 第16页 |
| 2.3 遗传因素 | 第16页 |
| 2.4 免疫因素 | 第16-17页 |
| 2.5 肠道微生态 | 第17页 |
| 2.6 西医治疗 | 第17-18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49页 |
| 第一节 IBD患者一般情况回顾统计 | 第18-31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8-19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8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 1.3 研究人群纳入、排除标准 | 第19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2.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2.2 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 3. 结果 | 第20-27页 |
| 3.1 IBD患者性别、年龄 | 第20页 |
| 3.2 IBD患者长期异地居住史 | 第20-21页 |
| 3.3 IBD患者肠道病变范围 | 第21页 |
| 3.4 UC患者临床类型分类 | 第21-22页 |
| 3.5 I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第22-23页 |
| 3.6 IBD患者临床表现 | 第23-25页 |
| 3.7 IBD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 | 第25-27页 |
| 4. 讨论 | 第27-30页 |
| 4.1 性别、年龄与IBD | 第27页 |
| 4.2 IBD患者异地居住情况相关分析 | 第27页 |
| 4.3 IBD患者病变范围相关分析 | 第27页 |
| 4.4 UC患者临床类型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 4.5 IBD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分析 | 第28页 |
| 4.6 IBD患者临床表现相关分析 | 第28页 |
| 4.7 IBD患者肠外表现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 4.8 IBD患者肛周病变相关分析 | 第29页 |
| 4.9 IBD患者治疗方案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 5.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影响IBD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1-49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31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 1.3 研究人群纳入、排除标准 | 第3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2.1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2.2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 3. 结果 | 第32-46页 |
| 3.1 总体生存分析 | 第32页 |
| 3.2 影响IBD患者缓解期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第32-42页 |
| 3.3 影响IBD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 4. 讨论 | 第46-49页 |
| 4.1 IBD预后与年龄 | 第46-47页 |
| 4.2 IBD预后与饮食情况 | 第47页 |
| 4.3 IBD预后与腹部手术史 | 第47页 |
| 4.4 IBD预后与临床类型 | 第47页 |
| 4.5 IBD预后与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 | 第47-48页 |
| 4.6 IBD预后与中医证型 | 第48页 |
| 4.7 IBD预后与中药汤剂口服 | 第48页 |
| 4.8 失访病例的相关讨论 | 第48-49页 |
| 5.结论 | 第49页 |
| 第三部分 不足和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