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1.1 祖国医学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 第12-17页 |
1.1.1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1.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历史沿革 | 第12-15页 |
1.1.3 现代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 第15-17页 |
1.2 现代医学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 第17-22页 |
1.2.1 H型高血压的定义 | 第17页 |
1.2.2 Hcy的生成与代谢 | 第17页 |
1.2.3 影响Hcy代谢的因素 | 第17-18页 |
1.2.4 H型高血压的致病机制 | 第18-20页 |
1.2.5 瘦素与高血压 | 第20-21页 |
1.2.6 H型高血压的西医治疗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22-24页 |
2.1.3 药品与试剂来源 | 第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样本含量的估算 | 第24-25页 |
2.2.2 分组方法 | 第25页 |
2.2.3 给药方法 | 第25页 |
2.2.4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2.2.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6-27页 |
2.2.6 安全性指标 | 第27页 |
2.2.7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7-34页 |
2.3.1 研究病例基线比较 | 第27-28页 |
2.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28-29页 |
2.3.3 两组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 第29页 |
2.3.4 治疗前后两组Hcy比较 | 第29-30页 |
2.3.5 治疗前后两组瘦素的比较 | 第30页 |
2.3.6 Hcy、瘦素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 | 第30-33页 |
2.3.7 不良事件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4-39页 |
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3.2 复方芪麻胶囊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5-36页 |
3.3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 第36-38页 |
3.4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优势 | 第38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