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单一电源的局限性与复合电源的优势 | 第9-10页 |
1.3 复合电源及部件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复合电源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动力电池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3 超级电容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意义 | 第14-17页 |
2 微型电动车复合电源的结构分析与参数匹配 | 第17-41页 |
2.1 复合电源基本结构 | 第17-20页 |
2.2 基于工况的复合电源部件性能需求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车载电源的能量和功率需求 | 第20-22页 |
2.2.2 复合电源功率和能量的合理匹配 | 第22-25页 |
2.2.3 双向DC-DC性能需求分析 | 第25页 |
2.3 复合电源部件参数匹配 | 第25-28页 |
2.3.1 铅酸电池组参数计算 | 第25-26页 |
2.3.2 超级电容组参数计算 | 第26-28页 |
2.4 双向DC-DC的结构设计与参数计算 | 第28-40页 |
2.4.1 双向全桥升降压DC-DC结构分析及优化 | 第28-32页 |
2.4.2 双向全桥DC-DC工作模式分析与参数计算 | 第32-40页 |
2.4.3 双向全桥DC-DC参数确定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微型电动车复合电源的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 第41-49页 |
3.1 现有功率分配策略分析 | 第41-45页 |
3.1.1 功率成分分析 | 第41页 |
3.1.2 基于车速的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 第41-43页 |
3.1.3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 第43-45页 |
3.2 功率分配控制策略设计 | 第45-48页 |
3.2.1 超级电容目标电压确定 | 第45-46页 |
3.2.2 驱动工况功率分配控制策略设计 | 第46-47页 |
3.2.3 制动工况功率分配控制策略设计 | 第47-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微型电动车用复合电源的建模与仿真 | 第49-57页 |
4.1 复合电源系统建模 | 第49-53页 |
4.1.1 主电路建模 | 第49-50页 |
4.1.2 驱动信号发生器和修正器建模 | 第50-52页 |
4.1.3 驱动信号路径选择器建模 | 第52-53页 |
4.2 复合电源主要部件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2.1 DC-DC变换器稳压能力仿真及分析 | 第53-54页 |
4.2.2 DC-DC变换器稳流能力仿真及分析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微型电动车复合电源系统的软硬件开发 | 第57-79页 |
5.1 复合电源控制器的整体方案设计 | 第57-58页 |
5.2 复合电源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58-69页 |
5.2.1 MCU及最小系统 | 第58-59页 |
5.2.2 电源电路 | 第59-61页 |
5.2.3 信号采集电路 | 第61-63页 |
5.2.4 双向全桥DC-DC电路 | 第63-66页 |
5.2.5 DC-DC驱动电路 | 第66-67页 |
5.2.6 通信电路 | 第67-69页 |
5.3 PCB制作与抗干扰设计 | 第69-70页 |
5.4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 第70页 |
5.5 软件系统主流程设计 | 第70-71页 |
5.6 中断程序设计 | 第71-72页 |
5.7 控制系统子程序设计 | 第72-77页 |
5.7.1 通信程序设计 | 第72-75页 |
5.7.2 参数采集程序 | 第75-76页 |
5.7.3 PID控制程序 | 第76-77页 |
5.7.4 保护程序 | 第77页 |
5.7.5 故障诊断程序 | 第7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微型电动车用复合电源系统试验与分析 | 第79-97页 |
6.1 复合电源系统实验方案 | 第79页 |
6.2 实验系统搭建 | 第79-81页 |
6.2.1 复合电源系统搭建 | 第79页 |
6.2.2 实验台架搭建 | 第79-81页 |
6.3 双向DC-DC变换器性能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1-93页 |
6.3.1 双向DC-DC模块稳压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82-89页 |
6.3.2 双向DC-DC模块稳流试验及分析 | 第89-93页 |
6.4 复合电源联合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93-9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97页 |
7.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
A.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