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我国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情况 | 第10-11页 |
1.1.3 我国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特点 | 第11页 |
1.1.4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关于邻避的文献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关于邻避的文献研究 | 第15-18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2.2.1 风险感知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环境正义理论 | 第24-25页 |
2.2.3 信任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公民参与理论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设计及问卷调查 | 第28-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8-31页 |
3.1.1 相关文献总结 | 第28页 |
3.1.2 实地访谈发现 | 第28-29页 |
3.1.3 提出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3.2 变量定义 | 第31-33页 |
3.2.1 风险感知 | 第31页 |
3.2.2 公平性 | 第31页 |
3.2.3 信任 | 第31-32页 |
3.2.4 公众参与 | 第32页 |
3.2.5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 | 第32-33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3-35页 |
3.3.1 具体步骤 | 第33页 |
3.3.2 测量题项设计 | 第33-34页 |
3.3.3 问卷结构 | 第34-35页 |
3.4 问卷调查 | 第35页 |
3.4.1 问卷预调查 | 第35页 |
3.4.2 问卷正式调查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第36-44页 |
4.1 样本区域概况 | 第36-38页 |
4.2 样本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4.3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第39-42页 |
4.3.1 风险感知状况分析 | 第39-40页 |
4.3.2 公平性状况分析 | 第40-41页 |
4.3.3 信任状况分析 | 第41-42页 |
4.3.4 公众参与状况分析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5.1 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5.2 因子分析 | 第45-46页 |
5.3 单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5.3.1 个人特征和社会背景方面的单因素分析 | 第46-52页 |
5.3.2 风险感知因子与民众邻避抗争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2页 |
5.3.3 公平性因子与民众邻避抗争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2页 |
5.3.4 信任因子与民众邻避抗争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5.3.5 公众参与因子与民众邻避抗争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3页 |
5.4 民众邻避抗争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局限 | 第56-59页 |
6.1 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57-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65-68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