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附图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1.1 陆地微生物与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 深海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11-24页 |
1.2.1 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 | 第11-21页 |
1.2.2 抗细菌活性代谢产物 | 第21-23页 |
1.2.3 抗病毒活性代谢产物 | 第23页 |
1.2.4 抗氧化活性代谢产物 | 第23页 |
1.2.5 抗病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 | 第23-24页 |
1.2.6 其他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 第2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深海真菌的菌株分离、筛选和发酵培养 | 第26-34页 |
2.1 材料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2 方法 | 第27-29页 |
2.2.1 深海真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27页 |
2.2.2 菌种的分子鉴定 | 第27-28页 |
2.2.3 深海真菌的发酵培养 | 第28页 |
2.2.4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28页 |
2.2.5 薄层色谱(TLC) | 第28页 |
2.2.6 细胞毒活性测定 | 第28页 |
2.2.7 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3.1 薄层色谱(TLC)结果 | 第29页 |
2.3.2 深海真菌的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2.3.3 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30-31页 |
2.3.4 菌株FS121的鉴定结果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Acaromyces ingoldii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4-58页 |
3.1 材料 | 第34-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 方法 | 第35-40页 |
3.2.1 菌株发酵培养 | 第35页 |
3.2.2 液体发酵物提取与分离 | 第35-39页 |
3.2.3 固体发酵物提取与分离 | 第39-40页 |
3.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0-57页 |
3.3.1 化合物AF-1 | 第40页 |
3.3.2 化合物AF-2 | 第40-41页 |
3.3.3 化合物AF-3 | 第41-42页 |
3.3.4 化合物AF-4 | 第42页 |
3.3.5 化合物AF-5 | 第42-43页 |
3.3.6 化合物AF-6 | 第43-44页 |
3.3.7 化合物AF-7 | 第44-45页 |
3.3.8 化合物AF-8 | 第45-47页 |
3.3.9 化合物AF-9 | 第47-48页 |
3.3.10 化合物AF-10 | 第48-50页 |
3.3.11 化合物AF-11 | 第50-51页 |
3.3.12 化合物AF-12 | 第51-53页 |
3.3.13 化合物AG-1 | 第53页 |
3.3.14 化合物AG-2 | 第53-54页 |
3.3.15 化合物AG-3 | 第54-55页 |
3.3.16 化合物AG-4 | 第55-56页 |
3.3.17 化合物AG-5 | 第56页 |
3.3.18 化合物AG-6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次级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 | 第58-64页 |
4.1 材料 | 第58-5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4.2 方法 | 第59页 |
4.2.1 细胞毒活性 | 第59页 |
4.2.2 抗细菌、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 第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4.3.1 细胞毒活性 | 第59-61页 |
4.3.2 抗细菌活性 | 第61-62页 |
4.3.3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 第62页 |
4.4 讨论 | 第62页 |
4.5 小结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