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 | 第17页 |
2.1.2 银证混业经营 | 第17-18页 |
2.2 金融创新与银证混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2.1 金融创新的内生动力 | 第18-20页 |
2.2.2 银证混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第3章 国开证券公司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 第21-33页 |
3.1 国开证券公司简介 | 第21-24页 |
3.1.1 国开证券公司历史沿革 | 第21页 |
3.1.2 国开证券公司组织架构 | 第21-23页 |
3.1.3 国开证券公司的人员结构 | 第23-24页 |
3.2 国开证券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第24-27页 |
3.2.1 “互联网+”的兴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第24-26页 |
3.2.2 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 | 第26页 |
3.2.3 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及监管转型 | 第26-27页 |
3.3 国开证券公司面临新的发展挑战 | 第27-33页 |
3.3.1 外部环境的变化冲击传统业务结构 | 第27-28页 |
3.3.2 行业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缩小 | 第28-29页 |
3.3.3 二级市场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 第29-30页 |
3.3.4 业务结构单一,陷同质化竞争“陷阱” | 第30-33页 |
第4章 国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4.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2 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 第34-37页 |
4.3 资产结构与资产质量 | 第37页 |
4.4 负债结构与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4.5 现金流转情况 | 第38-40页 |
第5章 国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路径 | 第40-55页 |
5.1 巩固债券业务优势 | 第40-47页 |
5.1.1 大力发展企业债 | 第41-44页 |
5.1.2 推行中小企业私募债 | 第44-45页 |
5.1.3 尝试发行永续债 | 第45-46页 |
5.1.4 健全项目收益债操作流程 | 第46-47页 |
5.2 积极开拓创新业务 | 第47-50页 |
5.2.1 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力 | 第47-48页 |
5.2.2 完善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 第48-50页 |
5.3 加强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 | 第50-52页 |
5.3.1 市场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5.3.2 信用风险管理 | 第51页 |
5.3.3 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51页 |
5.3.4 操作性风险管理 | 第51-52页 |
5.4 提高经纪业务收益贡献率,均衡业务结构 | 第52-53页 |
5.4.1 提高经纪业务收益贡献率 | 第52页 |
5.4.2 均衡业务结构,推动业务转型和升级 | 第52-53页 |
5.5 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取得新进展 | 第53-55页 |
5.5.1 以拓展保荐类业务为重点 | 第53-54页 |
5.5.2 大力发展新三板业务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