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关键词阐述 | 第9-11页 |
1.2.1 司法鉴定 | 第9-10页 |
1.2.2 司法鉴定机构 | 第10页 |
1.2.3 公安司法鉴定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C市公安司法鉴定管理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2.1 C市公安司法鉴定管理状况 | 第17-20页 |
2.1.1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主要类型 | 第17-18页 |
2.1.2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 第18-19页 |
2.1.3 C市其他鉴定机构 | 第19-20页 |
2.2 C市公安司法鉴定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2.2.1 鉴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 | 第20-21页 |
2.2.2 鉴定中心内部管理不当 | 第21-22页 |
2.2.3 鉴定结果公正性受质疑 | 第22-23页 |
2.2.4 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3 C市公安司法鉴定管理的问题成因 | 第25-27页 |
2.3.1 公安机关对司法鉴定工作规划不科学 | 第25页 |
2.3.2 公安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员激励不足 | 第25页 |
2.3.3 社会司法鉴定机构自身具有趋利性 | 第25-26页 |
2.3.4 司法行政机关对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的监管不力 | 第26-27页 |
3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一体化管理的方案论证 | 第27-37页 |
3.1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一体化管理的理论运用 | 第27-28页 |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 | 第27页 |
3.1.2 价格竞争理论的运用 | 第27-28页 |
3.1.3 目标管理理论的运用 | 第28页 |
3.2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28-32页 |
3.2.1 英国司法鉴定局的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3.2.2 德国司法鉴定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3.2.3 浙江省司法厅司法鉴定意见争议评价模式的借鉴 | 第31页 |
3.2.4 香港司法鉴定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1-32页 |
3.3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一体化管理的方案设计 | 第32-35页 |
3.3.1 公安司法鉴定机构的整合模式 | 第32-34页 |
3.3.2 公安司法鉴定人员的管理体系 | 第34页 |
3.3.3 公安司法鉴定水平的提升方式 | 第34页 |
3.3.4 公安司法鉴定意见的质量控制 | 第34-35页 |
3.4 C市公安司法鉴定一体化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3.4.1 政策支持 | 第35页 |
3.4.2 经费支持 | 第35页 |
3.4.3 技术能力支持 | 第35-36页 |
3.4.4 监管保障 | 第36-37页 |
4 C市公安司法鉴定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7-44页 |
4.1 组建专业的公安司法鉴定管理队伍 | 第37-38页 |
4.1.1 公安司法鉴定管理队伍的组建方式 | 第37页 |
4.1.2 公安司法鉴定管理队伍的工作职责 | 第37-38页 |
4.2 C市公安司法鉴定人员的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4.2.1 公安司法鉴定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38-39页 |
4.2.2 公安司法鉴定人员的培养机制 | 第39页 |
4.3 C市公安司法鉴定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 第39-41页 |
4.3.1 实验室涉案物证的管理 | 第39-41页 |
4.3.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 第41页 |
4.3.3 实验室耗材的信息化管理 | 第41页 |
4.4 C市公安司法鉴定的监督体系 | 第41-44页 |
4.4.1 公安司法鉴定的监督主体 | 第41-42页 |
4.4.2 公安司法鉴定程序监督手段 | 第42页 |
4.4.3 公安司法鉴定人员诚信档案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