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地方对外贸易论文

长江经济带区域对东盟出口贸易潜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关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第10-12页
        1.2.2 关于引力模型应用的研究第12-14页
        1.2.3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3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的创新及难点第18-20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8页
        1.4.2 研究难点第18-20页
2 双边贸易潜力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贸易潜力及测算方法第20-24页
        2.1.1 贸易潜力概念第20页
        2.1.2 贸易潜力测算方法第20-24页
    2.2 贸易潜力影响因素第24-27页
        2.2.1 经济因素第24-25页
        2.2.2 地理因素第25页
        2.2.3 制度因素第25页
        2.2.4 文化因素第25-26页
        2.2.5 其他因素第26-27页
3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东盟贸易潜力现状分析第27-44页
    3.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概况第27-29页
        3.1.1 对外开放第27-28页
        3.1.2 经济总量第28-29页
        3.1.3 产业结构第29页
    3.2 长江经济带区域—东盟贸易发展分析第29-36页
        3.2.1 贸易总额分析第29-30页
        3.2.2 贸易差额分析第30-31页
        3.2.3 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第31-35页
        3.2.4 进口贸易国别分析第35-36页
    3.3 长江经济带区域—东盟双边贸易关系分析第36-38页
        3.3.1 长江经济带区域对东盟贸易依存度第36-37页
        3.3.2 东盟对长江经济带区域贸易依存度第37-38页
    3.4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贸易情况第38-42页
        3.4.1 总体第38-39页
        3.4.2 国别第39-42页
    3.5 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第42-44页
4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东盟贸易潜力实证分析第44-54页
    4.1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第44-46页
        4.1.1 贸易引力模型设定第44-45页
        4.1.2 样本及数据说明第45-46页
    4.2 贸易引力模型的检验与分析第46-51页
        4.2.1 平稳性检验第46-48页
        4.2.2 协整检验第48-49页
        4.2.3 回归分析第49-51页
    4.3 潜力测算及分析第51-54页
        4.3.1 总体分析第51-52页
        4.3.2 商品结构分析第52-54页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4-57页
    5.1 研究结论第54页
    5.2 对策建议第54-57页
        5.2.1 推进CAFTA建设第54页
        5.2.2 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54-55页
        5.2.3 改善双边贸易结构第55页
        5.2.4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55-56页
        5.2.5 注重安全保障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聚类算法医学图像的分割与应用
下一篇:恒能公司产销经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