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场监管背景下对食品生产监管模式的探索--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2.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分段监管概念 | 第15页 |
2.1.2 市场监管概念 | 第15-16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16页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食品生产监管引入相关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9页 |
2.3.1 有助于理顺监管体制 | 第17页 |
2.3.2 有助于建立现代化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 第17-18页 |
2.3.3 有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 第18-19页 |
3 宁波市江北区食品生产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 第19-26页 |
3.1 江北区食品生产监管现状 | 第19-22页 |
3.1.1 江北区食品监管体制 | 第19页 |
3.1.2 江北区食品生产监管队伍 | 第19-20页 |
3.1.3 江北区食品生产监管对象 | 第20-22页 |
3.2 江北区食品生产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 第22-26页 |
3.2.1 食品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2.2 食品生产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2.3 食品生产监管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4 食品生产监管依据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4 国外食品生产监管的模式与启示 | 第26-30页 |
4.1 国外食品生产监管的模式及成效 | 第26-27页 |
4.1.1 美国监管模式 | 第26-27页 |
4.1.2 日本监管模式 | 第27页 |
4.1.3 欧盟监管模式 | 第27页 |
4.2 国外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模式的启示 | 第27-30页 |
4.2.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 第28页 |
4.2.2 职责明确的监管机构 | 第28页 |
4.2.3 健全的追溯召回体制 | 第28-29页 |
4.2.4 鼓励社会参与 | 第29-30页 |
5 大市场监管背景下改善食品生产监管的相关对策 | 第30-36页 |
5.1 完善食品生产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5.1.1 理顺食品生产监管体制 | 第30页 |
5.1.2 完善食品生产监管法规依据 | 第30-31页 |
5.1.3 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召回体系 | 第31页 |
5.2 加强食品生产监管部门建设 | 第31-33页 |
5.2.1 进一步强化各级食品生产监管部门职能 | 第31-32页 |
5.2.2 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执法条件 | 第32-33页 |
5.2.3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 第33页 |
5.3 做实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 第33-36页 |
5.3.1 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 第33-34页 |
5.3.2 加强日常巡查、监督抽检频次 | 第34页 |
5.3.3 建立企业自身风险监测体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