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水锤论文

多处断流弥合水锤的水力过渡流态分析及预测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断流弥合水锤的现象第12-14页
        1.1.1 有关概念第12-14页
        1.1.2 断流弥合水锤现象发生的原因第14页
    1.2 研究断流弥合水锤的意义第14-16页
    1.3 断流弥合水锤的研究综述第16-23页
        1.3.1 管道中气体释放的研究第16-17页
        1.3.2 断流空腔研究第17页
        1.3.3 断流弥合水锤计算模型研究第17-19页
        1.3.4 断流弥合水锤的计算分析方法第19-20页
        1.3.5 水锤防护设施介绍第20页
        1.3.6 目前常用的水锤计算软件介绍第20-2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1.6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第二章 多处断流弥合水锤的实验平台第25-37页
    2.1 实验内容第25页
    2.2 实验装置第25-31页
        2.2.1 实验装置特点第27页
        2.2.2 实验设计第27-31页
        2.2.3 仪器、仪表的率定第31页
    2.3 基础实验数据第31-36页
        2.3.1 实验管线尺寸第31页
        2.3.2 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第31-32页
        2.3.3 水锤波速第32-34页
        2.3.4 阀门阻力系数测定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第37-46页
    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37-38页
        3.1.1 实验方案的制定第37页
        3.1.2 实验方法第37页
        3.1.3 仪器的标定第37-38页
    3.2 实验现象观察第38-40页
    3.3 断流现象的观察分析第40-42页
    3.4 实验数据分析第42-45页
        3.4.1 流量对水锤升压的影响第42-43页
        3.4.2 关阀速度对水锤升压的影响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瞬态模拟计算参数研究第46-74页
    4.1 水锤波速的研究第46-56页
    4.2 水泵全特性曲线的研究第56-61页
        4.2.1 水泵全特性曲线的改造第56-57页
        4.2.2 水泵全特性曲线离散值的求解第57-58页
        4.2.3 五次多项式拟合法第58-59页
        4.2.4 WH(x)与WM(x)曲线误差的原因第59-61页
    4.3 动态摩阻水击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61-64页
        4.3.1 摩阻误差第61页
        4.3.2 动态摩阻水击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61-64页
    4.4 管道气体释放研究第64-69页
    4.5 液柱分离的形成第69-70页
    4.6 带有气体释放与液柱分离的特征线网格第70-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多处断流弥合水锤的模拟计算研究第74-92页
    5.1 传统水击方程第74-81页
        5.1.1 运动方程第74-76页
        5.1.2 连续性方程第76-77页
        5.1.3 特征线法第77-80页
        5.1.4 传统特征线方法存在的问题第80-81页
    5.2 计算模型的改进第81-86页
        5.2.1 模型计算单元改进第81-82页
        5.2.2 判断断流空腔时考虑水体弹性第82-83页
        5.2.3 关于计算步长的探讨第83-85页
        5.2.4 空腔水面曲线的模拟第85-86页
    5.3 加速计算速度方法第86-90页
        5.3.1 运算速度慢的原因分析第86-87页
        5.3.2 线程数目的确定第87-89页
        5.3.3 线程数目确定的原因分析第89页
        5.3.4 模拟计算简介第89-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不同水锤计算软件的对比分析第92-125页
    6.1 实验室管道系统相同工况下不同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第92-112页
        6.1.1 实验参数第92页
        6.1.2 模型建立第92-94页
        6.1.3 稳态压力比较第94-96页
        6.1.4 瞬态压力比较第96-97页
        6.1.5 测压点处的瞬态压力过程线对比第97-107页
        6.1.6 电磁流量计处的瞬态过程流量变化曲线对比第107-109页
        6.1.7 断流空腔体积的对比第109-112页
    6.2 列举实际工程模拟计算第112-123页
        6.2.1 模型参数介绍第112-113页
        6.2.2 实际工程模型建立第113-114页
        6.2.3 稳态压力比较第114-116页
        6.2.4 瞬态压力比较第116-117页
        6.2.5 膝部瞬态过程压力变化曲线比较第117-121页
        6.2.6 安装防护措施后压力包络线对比第121-123页
    6.3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结论及展望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5页
附录第135-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层流中波浪与二维结构相互作用的频域模拟
下一篇:喷油参数对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