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页岩油气生成、聚集条件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页岩油气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4-22页
        1.2.1 国外页岩油气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国内页岩油气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六盘山盆地页岩油气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4 页岩油气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野外工作概况与完成工作量第24-25页
    1.5 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六盘山盆地地质构造背景第26-43页
    2.1 研究区构造位置第26-27页
    2.2 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及特征第27-28页
        2.2.1 盆地基底构造演化第27页
        2.2.2 白垩纪盆地类型分析及演化第27-28页
    2.3 断裂特征第28-33页
        2.3.1 断裂带划分及总体特征第28-30页
        2.3.2 盆地西南缘边界断裂带特征第30-32页
        2.3.3 盆地东缘边界断裂带特征第32页
        2.3.4 构造单元划分第32-33页
    2.4 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第33-43页
        2.4.1 重力场特征第34-35页
        2.4.2 磁性和磁场特征第35页
        2.4.3 大地电磁测深特征第35-38页
        2.4.4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特征第38-43页
第三章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分析第43-57页
    3.1 地层发育及划分第43-50页
    3.2 层序地层第50-52页
        3.2.1 层序地层分析第50页
        3.2.2 体系域第50-52页
    3.3 沉积相特征第52-57页
        3.3.1 沉积相标志第52-54页
        3.3.2 沉积模式第54-57页
第四章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页岩油气生成条件第57-84页
    4.1 烃源岩发育与分布第57-64页
        4.1.1 泥页岩总体发育分布第57-58页
        4.1.2 泥页岩纵向发育特征第58-61页
        4.1.3 泥页岩平面发育特征第61-64页
    4.2 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第64-84页
        4.2.1 有机质丰度第64-72页
        4.2.2 有机质类型第72-77页
        4.2.3 有机质成熟度第77-81页
        4.2.4 烃源岩与沉积环境第81-84页
第五章 研究区页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含油气性第84-108页
    5.1 泥页岩岩石学特征第84-88页
        5.1.1 脆性矿物第84-85页
        5.1.2 粘土矿物第85-86页
        5.1.3 比表面积第86-88页
    5.2 泥页岩储集特征第88-96页
        5.2.1 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第88-94页
        5.2.2 储层物性第94-96页
    5.3 泥页岩含油气性第96-108页
        5.3.1 油气显示第98-103页
        5.3.2 含气性第103-106页
        5.3.3 含油率第106-108页
第六章 研究区页岩油气聚集条件及主控因素第108-122页
    6.1 页岩油气聚集机理及聚集条件第108-112页
        6.1.1 聚集机理第108-109页
        6.1.2 聚集条件第109-112页
    6.2 聚集主控因素第112-118页
        6.2.1 页岩气聚集主控因素第112-117页
        6.2.2 页岩油聚集主控因素第117-118页
    6.3 页岩油气发育模式第118-122页
        6.3.1 页岩油气发育和分布第118-119页
        6.3.2 页岩油气发育模式第119-120页
        6.3.3 油气类型发育模式第120-122页
第七章 页岩油气有利区优选与资源评价第122-134页
    7.1 成藏组合分析第122-124页
        7.1.1 盖层发育特征第122页
        7.1.2 圈闭及保存条件第122-123页
        7.1.3 成藏组合特征第123-124页
    7.2 页岩油气有利区优选第124-127页
        7.2.1 页岩油气有利区评价参数标准第124-125页
        7.2.2 评价方法第125-127页
    7.3 有利远景区优选及资源预测第127-134页
        7.3.1 页岩油气有利区优选第130-132页
        7.3.2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预测第132-134页
结论及建议第134-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审计学院移动办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输电线路状态巡视周期的研究